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产能合作利在眼前及长远(钟声)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14日 08时39分52秒 编辑:redcloud

  “要发掘各自优势和潜力,开展创新合作和产能合作,加强金砖国家竞争力”,“中方愿根据市场原则,推动在每个成员国建立合作园区,不断深化产能合作”。上述表态是习近平主席在日前结束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和上合组织乌法峰会上做出的。中国领导人在重要国际场合的重点阐述,展现了下一阶段中国对外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真诚意愿和政策方向。

  一段时间以来,“产能合作”成为中国外交的热词,解读这一现象需要着重把握其背后的两个背景性因素。

  一方面,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其中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风险和挑战不断集聚,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上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将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期下调0.2个百分点至3.3%,这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该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达国家仍难以摆脱金融危机遗留影响的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出现了增速放缓迹象。应对这一新情况,最重要的一点是多措并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此,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另一方面,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呈现两极现象。一是不少国家还处在工业化初期,需要增长和减贫,需要建设基础设施,装备需求很大,但这些国家资金有限,大多不是高端装备消费者。二是发达国家处于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阶段,主打高端技术装备。两极之间,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制造产业,极有条件推动产能合作——既能对接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需要,又能为发达国家核心技术和创意出口增加市场。

  上述两方面足以说明,无论是为了应对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的眼前之急,还是为了完成工业化建设的长期目标,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能从国际产能合作中获益良多。

  产能合作的市场需求来自全球方方面面。特别是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任务,它们急需提升制造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在全球价值链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这一链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确保经济全球化大潮下的生存发展。目前,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拥有的优势富余产能,装备性价比高,显示了相当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同很多国家形成互补关系。例如,一些东南亚国家就看中了中国在钢铁、水泥、造船等方面的优势富余产能,期待开展产能合作。

  国际产能合作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增进相互合作、增加发展动力的宝贵机遇。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完善全球产业布局,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实现包容性发展。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