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农民工讨薪难凸显法治短板

作者:文昕雨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07日 07时37分52秒 编辑:redcloud

岁末年初,对于不少全年含辛茹苦却被欠薪的农民工来说,无疑有苦说不出,有理无处诉。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支劳动大军,农民工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维护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权益,确保农民工能及时、足额拿到血汗钱,是政府与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然而在社会公共生活大厦高起的今天,每到年关就频频上演的农民工讨薪戏码,成为了法治和道德都无法回避的“黑洞”,折射出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阻碍。

毋庸讳言,农民工作为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是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传统户籍制度冲突所产生的客观结果。被视作“边缘人”的他们,长期游离于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一方面是每日的辛勤付出,另一方面却是欠薪的冷漠嘴脸,如此反差的“劳无所得”,让农民工群体成为了社会弱势群体之一。

之所以成为“容易受伤的人”,固然有着种种客观的现实情况。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流动性大,让证据难以保存;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将工资与工程款捆绑在一起的做法,增加了款项不到位对劳动者的欠薪风险;互联网+催生的新兴行业模式不稳定、经营扩张激进、淘汰率高等现象,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再加之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能过剩的困境,使得农民工的年关返乡愈加风雨飘摇,讨薪之路愈加艰难反复。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经济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认为,“中国正在悄悄地进行一场人力资本革命”。“农民工”注定会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一些农民工在城镇获取资源和资金后,回到家乡“触网”,经营小微企业。这样一种现象,实际上意味着“农民的知识结构在变化”,由知识更新带来的“新的人口红利”,成为中国经济的底气所在。显然,让农民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获取与自身付出相对应的经济回报,是这场人力资本革命发生最基本的条件。

但“要使事物合乎公平正义,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一个健全的社会,不会把发展的藩篱归咎于劳动者本身,而是应该反思社会运行的机制、完善对社会成员的保障。农民工的天然弱势,正是劳动保障部门大有可为的空间;传统行业薪酬管理的弊病,正是结构优化改革发展的着力点;新兴行业的发展偏离,正是加强引导创新管理的方向……实际上,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建筑施工企业派驻劳资专管员、欠薪应急周转制度、企业诚信评价机制等一直在尝试,这无疑是进步的信号,但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农民工欠薪问题,不可能只通过一个个专项行动根除,不可能只依赖年关将至的时间加以集中整治,建立一个从用工到完工贯穿全程的长效日常劳动制度,才是最该努力的方向。

“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平,无平矣。”农民工讨薪,无疑是整个社会的“痛”,而要保持健康乃至茁壮成长的社会肌体,势必要通过法治来刮骨去毒。只有如此,才能让“边缘人”化身“新红利”,让人力资本革命悄然发生。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