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赏析•奋战关键阶段 决胜全面小康

作者:王达阳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第6期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23日 09时47分26秒 编辑:redcloud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带来了严重影响。如何在疫情形势趋缓后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很大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同时疫情反弹风险不可忽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加强疫情防控这根弦不能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抓紧。本期我们刊登邓小平的《救灾工作既要有计划又要主动》一文,并刊发赏析文章,旨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准确分析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确保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是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给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带来了严重影响。如何在疫情形势趋缓后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很大的挑战。2月23日,一场特别的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分会场一直设到了县、团,这就是“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部署下一步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2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同时疫情反弹风险不可忽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加强疫情防控这根弦不能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抓紧。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救灾是一个大问题。”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频繁发生的各种灾荒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情况复杂,往往造成相当严重的损失。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组织人民大力防灾救灾,取得了很大成就,也积累了重要的经验。《救灾工作既要有计划又要主动》这篇讲话是1953年3月时任政务院(1954年改名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的邓小平在主持政务院第一百七十一次政务会议听取并讨论批准《关于目前灾区情况及预防春荒的报告》后的总结讲话,从全国一盘棋、负责任救灾赈灾的角度对当时我国的灾荒救治工作作指导,要求救灾工作要掌握规律性、未雨绸缪。

 

  邓小平在进入中央和政务院工作之前,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一二九师政委,在战争环境下领导了华北根据地的抗灾工作。解放后他主政西南期间,对领导西南地区的灾荒救治工作有深刻的认识和经验。1952年7月调到中央工作后,邓小平开始作为国家层面的决策者管理国家,对灾荒救治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他说人民有困难时政府就应该帮助,这是“用之于民”。共产党员脑子里时刻要有“人民”二字,灾荒发生了首先要注意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对于忽视群众疾苦和生命安全的,邓小平要求坚决撤职法办。1955年12月广西遭受了严重的水灾和旱灾,粮食严重减产,使1956年发生了严重的春荒,出现了一些地方农民逃荒和死亡的严重事件。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派人到广西进行了全面检查,1957年5月,邓小平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一起听取了汇报,他痛心疾首地说:这次事件是在国家有钱有粮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且事件发生后,自治区党委对有关失职人员一直拖着不处理,患得患失,你推我,我推你,不仅缺乏群众观念,连“人民”两个字的观念也没有了。根源是主观主义、官僚主义,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他要求自治区党委“自己要作出一个决议来教育全党,这是开国以来第一次处理的一件大事,应引以为戒。”邓小平要求各级政府切实掌握灾情,了解真实情况,及时向上报告灾情,摒弃官僚主义、主观主义。重大灾害事关人民的生命安全,无论是抗灾、救灾还是预防灾害,都需要深入调查、细致工作和长期坚持。1951年7月,川北旱灾严重。获悉灾情,邓小平立即为西南局起草回电,指出:“凡属灾区就应以战胜灾荒为中心,其他工作均应服从于这个中心并结合这个中心去进行。甚至可以暂时停止其他工作如土改等,专力进行对灾害作斗争。”1959年4月25日,邓小平阅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兴海县温泉乡人畜严重死亡情况的通报》后立刻批示:“可先打电话告诉省委,指出他们当作一般问题处理是不对的。责成省委严肃处理这个问题,不好的干部必须撤职,违法乱纪且有民愤的,应该法办。”

 

  抗灾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协调性强,邓小平要求组织救灾委员会,由各级人民政府首长直接领导,协调民政、财政、卫生等部门,“务使领导集中,各方面密切配合,使救灾工作增加效率”。灾荒的救治往往在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的物质、人力条件,社会主义制度在灾荒面前要发挥高度统一、集中力量的优势,迅速取得有效成果。正如邓小平所说,面对很多重大自然灾害,不仅第三世界国家受不了,发达国家也受不了,只有我们中国,依靠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战胜这么大的灾难。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带领人民应对了历次重大突发事件和安全风险,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时代在变化,挑战在变化,庚子新春前后暴发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做出部署,全面发动、全民动员,发挥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制度优势,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表现出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有序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高效的危机应对能力。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同时疫情反弹风险不可忽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加强正确引导,推动各方面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要警惕麻痹放松,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坚决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全力做好北京疫情防控工作;科学调配医疗力量和重要物资;加快科技研发攻关;扩大国际和地区合作;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要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确保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如期实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经济“稳增长”逐渐回归政策重心,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做到“要有序统筹,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

 

  当前,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

 

  首先要坚定信心。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政府部门高效积极的行动也是稳定国内和国际资本最好的姿态。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完整产业链的优势无可替代。

 

  其次,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完善差异化防控。疫情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地区完善差异化防控策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复工复产要做到打通人流、物流堵点,放开货运物流限制,确保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中央提前部署延迟开学、灵活复工、错峰出行,在健康监测、人员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严格措施,物流、交通等相关行业也在迅速恢复过程中,为精准复工复产提供了支持。

 

  第三,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强化政策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对冲疫情影响,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截至3月5日,24个省市区公布了总投资额达48.6万亿元的未来项目投资规划,其中2020年度计划投资总规模近8万亿元。近期,针对疫情出台的创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调整还款付息安排以及减税降费、稳岗就业补助,特别是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等一系列措施逐步落实,将有效疏解疫情带来的困难,为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提供了有力支持。另外,农业稳则天下安,党中央要求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即使是疫情最重的湖北和疫情较重的省份,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农民开展农业生产。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春耕工作作出指示:“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第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线”作战。脱贫攻坚事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目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全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湖南最后20个贫困县于近日宣布“摘帽”,所有贫困县退出贫困序列。我国始终在脱贫攻坚的既定轨道上坚定前行,为正处于关键阶段的战“疫”增强了斗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再加强。今年是脱贫攻坚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要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上一篇 登珠峰女记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