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毛泽东60岁生日背后的法治故事

作者:邓联荣 来源:2024年第2期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8日 11时29分14秒 编辑:陈家琦


60岁副本.png


毛泽东60岁生日与法治,表面看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回顾毛泽东在列车上度过60岁生日背后的法治故事,深感伟人情怀之深、境界之高、贡献之大。


毛泽东60岁生日背后的党规党纪故事

出生于1893年12月26日的毛泽东,在1953年迎来了60岁生日。60年一甲子。按照中国特别是湖南的传统习惯,不管日子过得如何,六十花甲往往会好好庆祝一番。于是,全国一些干部群众特别是韶山的亲友,纷纷给毛泽东与党中央写信,希望为他祝60大寿。毛泽东没有接受。1953年12月24日,毛泽东踏上了从北京前往杭州的列车,但不是去风景如画的杭州度假、庆寿,而是因公出差。待到26日“正日子”这天,“寿星”毛泽东的生日便在列车上匆忙度过,他直到27日才到达杭州。

毛泽东不为自己做60大寿,并不意外。他一贯反对党内做寿。1949年3月,在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不做寿、不送礼等“六条规定”,其中“不做寿”排在首位。对这“六条规定”,毛泽东念兹在兹,率先垂范。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纪念馆内的“六条规定”展板前驻足良久。他语重心长地指出:“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他还一一对照着说:“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党内形成“不做寿”的良好传统,与毛泽东的以身作则分不开。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凸显党内法规,并将之纳入法治体系,强调坚持纪法贯通、统筹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毛泽东不为自己做寿,是一个有关党规党纪的故事,具有明显的法治意蕴。


毛泽东60岁生日背后的宪法故事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在去杭州的列车上,毛泽东对随行人员说:“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他所说的“大法”是指宪法,“大事”是指起草宪法。他言简意赅地说明了宪法的极端重要性,以及杭州之行的主要任务——集中精力,专心、安心起草宪法。

毛泽东杭州之行,源于党中央在1953年决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从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他与胡乔木、田家英等宪法起草小组成员在西湖边的北山路84号大院30号全神贯注起草宪法,历时整整77天。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作为当时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离开政治中心北京,南下杭州起草宪法,连续工作77天,充分彰显了宪法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分量如泰山之重。换言之,毛泽东把起草宪法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层面,予以优先考虑、重点安排。从人类宪法史来看,国家最高领导人如此长时间离开首都,专心致志投入宪法起草,恐怕也难以找到类似例子。

据多份报刊公开报道,此次在杭州,毛泽东体重减轻了近十斤。这与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起草宪法有关。作为伟大的著作家,毛泽东才华横溢,下笔如有神助,但在杭州起草宪法期间却瘦了将近十斤,这充分说明了他在起草宪法上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心血!用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西湖稿”为1954年宪法提供了雏形。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宪法的继承与发展。抚今追昔,更加深感1954年宪法及其草案“西湖稿”的不易与不朽!


立规矩与守规矩的生动体现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讲规矩,指出党的规矩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以及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毛泽东不接受干部群众为他做六十大寿的要求,是讲规矩的体现,侧重点在守规矩,即遵守“不做寿”的党规党纪。他60岁生日在去杭州起草宪法草案的列车上度过,也是讲规矩的体现,侧重点在立规矩,即起草宪法草案。党规党纪与宪法法律,立规矩与守规矩,都既彼此区别、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在毛泽东的故事中得以生动体现。

1953年8月,毛泽东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强调“不做寿”等“六条规定”时说:“一曰不做寿,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这句话从字面上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内涵丰富、道理透彻,简洁说明了毛泽东如何看待党、国家、人民的工作与自己生活之间的关系。其中的“主要”一词表明,他把党、国家、人民的工作看得很重,把自己生活看得很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表里如一、言行一致,60岁生日在去杭州起草宪法草案的列车上度过,就是一个鲜活例证。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党、国家、人民的工作与自己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公事与私事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没有选择在家与亲友共庆60岁生日,而是把这一特殊的日子献给了法治工作,献给了新中国宪法的起草。而且,这种选择不是偶然的,而是自然的,是一以贯之的,折射出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心为公、大公无私、舍小家顾大家、只争朝夕忘我工作的崇高境界。他没有与亲友欢聚一堂、热热闹闹过60岁生日,但他的60岁生日过得特别有意义。

(作者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工商大学基地研究员,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