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二代”如何续写民营经济新传奇
——来自邵东的观察与思考
在湘中腹地,被誉为“民营之都”的邵东市,改革开放的浪潮催生了数以万计的民营企业。40余年风雨兼程,第一代创业者鬓角染霜,新生代企业家(亦称“创二代”“企二代”)接棒成为关乎企业存续的重要命题,对地方经济发展也有着深刻意义。面对这场静水深流的代际变革,新一代掌舵者们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做出属于年轻人的选择。
在时代浪潮中成长的自信“创二代”
邵东素有“民营之都”的美誉,民营企业众多,很多企业也面临着接班传承的问题。年轻一代能不能顺利扛起“父辈的旗帜”,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基业长青,更关乎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乃至全国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优秀的教育背景与开阔视野构成了新一代青年企业家的核心竞争力。邵东“创二代”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其中不乏出国留学者,部分还具备金融、科技企业的工作经验。如邵东市莲湖五金有限公司总经理陶铸钢,深造于美国波士顿大学,毕业时手握多家外企录用通知的他放不下父辈经营了33年的门锁工厂,毅然返乡奋斗。
“回来之后发现,最大的难题是利润低。产品以纯外贸形式销售,但严重依赖外贸公司代理出口,外贸公司利润抽成后,原本不高的利润空间雪上加霜,这也是邵东许多企业的痛点。”陶铸钢说,“我用3个月时间搭建起公司的多语种外贸独立站,通过推广引流,吸引终端客户直接到我们公司官网下单,从而跳过外贸公司的中间抽成。”凭借海外留学的语言优势和对网络技术的熟悉,陶铸钢顺利上架了外贸独立站,实现了英语、阿拉伯语、法语多语种网站同步运行,成功触达中东、非洲的终端客户。目前,已吸引多个目标客户,实现“有效接单”。
与父辈创业时“白手起家”的草根背景不同,新生代企业家在成长过程中浸润于全球化与数字化环境,对国际商业模式、资本运作和新兴技术具有敏锐感知力。这也使得他们不仅关注传统生产环节,更注重品牌价值构建、产业链整合与数字化升级,致力推动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跃升。
创新基因与产业升级意识深刻融入青年企业家的经营理念中。去年,在邵东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企二代”成长成才座谈会上,来自湖南德沃普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五阳塑胶制品有限公司、邵阳东方神鹰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等23家企业的年轻一代负责人,不约而同地将发言焦点投向技术革新与产业转型。他们提出“增强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跨境电商”等建议,展现出对传统产业升级的前瞻性思考。他们的创新精神正催生邵东打火机、小五金、中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企业向智能制造、绿色生产和数字化营销领域进军。
代际摩擦与弥合激发新动能
“父亲接待客户的时候习惯坐在茶桌前品茶,但我还是更喜欢喝咖啡。”湖南润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慧本科和硕士都是在美国学习商科,回国之后,她坦言和父辈之间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经营理念都有着较大差异,理解并化解这些摩擦,是陈慧顺利“接棒”的第一关。
“我习惯把工作提前安排好,对要做的事情有相对明确的规划。”陈慧手机中无论是商务接洽还是出差学习,一切行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所以当陈慧面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时,她内心的秩序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刚回来的时候正好碰上新厂房建设,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流程太混乱。”相较于父辈习惯于口头约定和决策,以陈慧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倾向于流程标准化与制度化管理。“可能是因为邵东许多民营企业家是白手起家,从家庭作坊发展起来的,对于规章制度没有那么重视,但企业如果要实现规模化高端化,必须用更先进的管理模式。”在陈慧牵头下,润天药业不仅建立起了成熟系统的管理制度,还联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农业大学研发新品,与专业团队合作优化包装视觉呈现,推动品牌风格年轻化。2023年,润天药业成功申报“湖南省工业旅游示范点”,以期结合文旅提升品牌认知。
面对代沟,“用90%精力沟通、10%精力执行”是陈慧摸索出的解决之道。“我觉得不能轻视沟通的作用”,陈慧说,“与其因未充分沟通导致方案返工,宁可前期激烈争论,也要确保后期前进方向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理念分歧和代际鸿沟,邵东的年轻企业家们更多为父辈的智慧和经验心悦诚服。湖南东方神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炼出生于仙槎桥元塘村,这里是邵东有名的“锤子扳手专业村”,村里家家户户都是五金工坊。王炼的父亲王顺德凭着多年的努力,成立了邵东县利鹰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父亲其实并没有具体教过我和姐姐如何经营好一家企业,但是我们能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企业家应该是什么样的。”王炼的姐姐王敏曾陪父亲前往印度尼西亚谈生意,客户需要两大集装箱的锤子,订单高达60多万元人民币。当集装箱漂洋过海到达印度尼西亚,锤子的手柄却大量出现松动和脱落情况,气愤的客户要求全额赔款。“父亲不仅坚持赔偿,并且希望客户重新下单,再给一次机会进行弥补。”最终王顺德改进了生产工艺,用钢管代替木手柄,这款产品在当地大受欢迎。
这是公司收获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外直线客户,持续合作至今。2012年,想要扩大公司产能的王敏与印度尼西亚最大的五金进口商新繁荣有限公司深入接触沟通后,一起成立了邵东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股东正是当年买锤子的印尼商人。王顺德用这次经历,给孩子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
代际摩擦和弥合孕育着创新和发展的契机:父辈的行业人脉、实战经验与新生代的新兴技术、品牌思维相互交融,让老一辈筑牢的企业根基中注入年轻人的创新基因。这种代际磨合恰如精密齿轮的咬合,虽有摩擦需润滑,终能驱动企业度过产业升级的阵痛周期。
不遗余力为“接班人”护航赋能
在邵东这片民营经济的热土上,新生代企业家的成长从来不是孤军奋战。“‘企二代’的成长既是民营企业的‘家事’‘私事’,也是关系到地方发展的‘大事’‘要事’,重视‘企二代’就是重视邵东的未来。”邵东市委主要领导的话道出了当地对青年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大多数是白手起家,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营商环境更加成为新生代企业家们潜在才能是否可以被挖掘的重要因素。对此,邵东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为青年企业家成长赋能,为企业传承护航。
“政府不仅定期举办‘企业家接待日’,面对面为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还通过‘非公大讲堂’‘邵东大讲堂’等多种形式邀请著名教授、著名企业家来邵,为新生代企业家授课。”湖南省湘俏米业的接班人刘鹏辉说。作为毕业不久的“00后”,刘鹏辉刚参加完邵东市组织的新生代企业家北京大学研学班,这样的“充电”机会对他来说非常宝贵,“研学不仅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个人能力素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我有机会认识到邵东各行各业的新生代企业家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优秀品质。”
邵东市团委和邵东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作为青年企业家的“娘家人”,同样关心关爱青年企业家个人成长,经常组织开展考察交流和联谊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我们希望能在青年企业家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为他们提供支持。”共青团邵东市委负责人介绍,“邵东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为了解决他们的融资需求,我们指导青企协团支部联合邵东农商银行团支部,举办银企对接会,让金融资源供需双方无缝对接。”
在青企协,“传帮带”也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象为一次次茶话会、一场场学习讲座。“我们会长是‘卷王’。”这是很多青企协会员对现任会长、湖南省五阳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绵新的评价。“卷王”李绵新却自称自己只是比较爱分享,接过会长的担子后,他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带领邵东青年企业家转型:“作为年轻一代的民营企业家,观念要更新,要‘会跟’更要‘慧根’,‘会跟’是要找对产业风口,‘慧根’是要有品质观念。”
今年2月,李绵新组织举办“抖音矩阵分享会”,解锁新媒体发展密码。“分享会来了115人,都是‘创二代’,愿意接触新鲜事物。”王炼就从分享会上学了不少“新招”,如利用DeepSeek应用和闪剪,AI智能生成“数字人分身”应用到产品营销上,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吸引了不少海外客户。
当清晨的阳光掠过邵东国际商贸城的玻璃幕墙,年轻的企业家们已奔赴在追梦之路上——他们中有人拖着行李箱赶赴展会,有人在直播间调试设备,也有人在新厂房盯紧生产线……从父辈肩挑手扛的“板车记忆”到玩法多样的电商矩阵,从家庭作坊到跨境供应链,这场代际交接早已超越财富传递,升华为一座城市产业基因的进化。
记者手记:
一座城市与两代企业家的双向奔赴
邵东民营企业创造的经济“神话”从筚路蓝缕中走来,时代浪潮席卷之下,未来又要走向何方?转型的阵痛和困惑开启了两代人的对话:老一辈企业家讲述着当年拖板车走街串巷的创业艰辛,年轻一代则捧着手机讨论数字营销的流量密码。
这场“新旧对话”,是邵东“创二代”接棒的缩影。采访中,几乎每个青年企业家都提到相似的“破茧”经历:父辈惯用“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的经验主义处事,而年轻人则要在无数次的争执或争取中证明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已经足以独当一面。
最终,成功的代际传承既需要“创二代”主动突破“守业者”心态,以创新思维开拓新局面,也需要第一代企业家以开放胸襟提供试错空间,更离不开政府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作为一个县级市,邵东没有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却有无数中小企业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力划桨。经济的活力,正是来自那些敢于在传承中创新的人。而一座城市的智慧,就在于如何为这些人点亮前行的灯。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