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将青年创新活力转化为民企发展动能

作者:吴宇轩 来源:2025年第16期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6日 08时55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将青年创新活力转化为民企发展动能.png

青年人才是创新的“火种”,民营企业是青年施展才干的“主阵地”与“大舞台”。湖南是民营经济大省,目前已经形成“75999”发展格局。全省应以青年创新活力释放民营企业前进动能,以民营企业广阔平台托举青年成长成才,持续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注入强劲动力。

依托民营产业矩阵,营造创新“实践场”。加速培育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湖南制造”向“全球智造”转型。应用5G通信、数字建模、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改造传统机械产业集群,打造智能示范工厂,抢占全球创新制高点;重点突破基因测序、细胞治疗、创新制剂等前沿领域,发展生物医药高科技产业集群;推广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努力实现从“田间创新”到“大众餐桌”。在关键领域,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项目孵化,实现青年人才科研攻关与企业现实需求同频共振,推进全链条实践平台建设,构建以“产业链—资源网络—人才培育—资本支持”为核心的多维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加强资源整合与政策协同,提升技术赋能,促进人才成长。

畅通职业成长通道,构建创新“生态圈”。搭建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明晰青年人才职业发展路径,加强在岗实训系统建设,提供科研平台支持,完善职级晋升机制。构建利益分享型企业。让青年人才凭借“技术入股”“成果分红”等方式参与企业利润分配,成为企业的“价值共创者”和“价值共享者”;改善青年人才工作环境,为青年人才配备创新导师,助力人才成长;改善劳动条件,为青年人才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险与福利保障。营造创新动力系统。采取弹性工作制与项目制管理,激发创新“源头活水”;通过创业大赛、创业沙龙、创新学院等载体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努力实现人才集聚与项目迭代;为青年人才构建成长桥梁,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主观能动性,释放青年人才的价值创造活力。

完善社会政策体系,筑就创新“保障网”。提供专业化创业场所。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拓展政策性、市场性岗位,延伸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等创新场域。畅通就业服务信息渠道。通过产教融合、一企一策、聚企引才、重点企业用工保障联系制度,消除青年人才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有效做好公共服务工作;运用“网络招聘会”和“直播带岗”等新形式,充分提升大学生留湘来湘工作比例,构筑青年就业友好型省份。提升政府服务现代化水平。加强数字政务平台建设,简化行政审批环节,增加创业奖励与补贴;设置创新基金用于“揭榜挂帅”项目式激励,激发人才创新动力;完善配套设施,减免小微企业税收,全方位支持青年就业创业。

通过政府搭台,联动高校、企业、社会多方协同发力,促进青年人才与民营企业“双向奔赴”,为青年发展提供广阔舞台,为科技创新添加“催化剂”,为企业转型发展配备“加速器”,真正实现以青年创新创业驱动湖南跨越式发展,必将促进湖南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