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湖湘大地红色资源得天独厚,红色文化源远流长。用好用活湖湘红色资源,使之有效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是湖南高校优势所在,更是责任所系。
构建“三维一体”的资源转化体系。通过构建“物质遗存—精神内涵—时代价值”的三维一体资源转化体系,兼顾历史传承与创新表达,有效提升其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推动物质遗存到精神内涵的转化,做好代表性红色遗址、文物背后故事的深入挖掘,提炼出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推动精神内涵转化为时代价值,做好红色资源精神内核与当代社会需求契合点的深入阐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推动物质遗存转化为时代价值,做好以技术创新手段激活学生对于历史记忆的深入体验,用数字技术搭建认知桥梁,建立省级湖湘革命遗址文献资料教育云资源库,开发虚拟仿真课程,实施移动云课堂建设等等。
创新“四阶递进”的教学模式。立足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特点,遵循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创新“认知—体验—思辨—践行”的四阶递进教学模式,形成完整教学闭环,实现从知识传递到价值塑造的螺旋式上升。认知教学通过课堂讲授、专题讲座传授湖湘红色资源基本信息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体验教学通过在红色遗址、纪念馆、展览馆等开展实地研学和情境教学,以沉浸式体验触发情感认同,解决“如何感受”的问题。思辨教学通过设置湖湘红色资源微专题开展主题研讨,引导学生理性思辨红色精神的当代适配性,解决“何以必要”的问题。践行教学通过开展红色主题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解决“如何践行”的问题。
聚焦“双核驱动”提升教学能力。围绕“红色基因传承能力”与“数字化教学胜任力”的提升,搭建“理论培训+技术赋能+实践淬炼”的师资培养体系,以“红色+数字”双核驱动的师资能力建设新范式,提升思政课红色内容供给和技术赋能的育人效果。理论素养提升上,邀请专家在现场教学点讲授“湖湘红色精神谱系”等专题研讨课,组织教师开发场景教案,设计本地化教学案例,提升教师历史纵深解读能力,让教师成为红色基因的“理论解码者”。数字素养赋能上,联合技术企业开展数字化教学技能实训,推广轻量化数字教学工具,提升教师数字技术创新能力,让教师成为红色资源的“场景架构师”。实践淬炼上,与地方红色教育基地、企业等社会力量加强合作,选派教师到红色教育基地挂职锻炼,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和研学线路,发挥湖南文创产业优势,与相关企业协同开发课程数字资源,联合文艺团体参与红色剧目创排,打造特色课程教学场域,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效果,让教师成为“价值传递摆渡人”。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