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假院士背后是功利主义的“真歪风”

作者:段官敬 来源:2025年第16期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6日 09时45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假院士背后是功利主义的“真歪风”.png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一句网梗竟然在现实生活中活脱脱上演。近日,一名声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的男子引发网络热议。叫人不可思议的是,该“院士”身份系伪造,中国科学院官网上“查无此人”,但此人竟能堂而皇之频繁在多省中小学校、医院出席活动。一场现代版的“皇帝新装”戏码屡屡得逞,怎能不叫人感到荒诞与怪异?

要知道,网络信息时代,真假院士区分并不很难,只需要网络“一键回车”就能甄别真伪,为何非得在不少人上当受骗之后才拨开“欺骗的外衣”?骗子固然可恶,但比骗局本身更值得深思的是,这背后究竟隐藏什么样的社会心理?为何并不高明的骗招,偏偏能够在网络信息公开透明的现代社会“大行其道”?

事实上,假院士背后正是迷信身份、迷信光环、迷信权威的认知偏差与扭曲价值观作祟。现实工作中,不乏一些单位或机构,热衷于请专家授课、讲座,甚至把邀请所谓高规格的专家、教授当作个人能力和工作成绩。因不细究专家真才实学,无论专家传授什么知识、传播什么理念都以“高明”称赞,这就给了骗子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空间。说到底,骗子正是抓住了某些单位与机构盲目跟风的“软肋”,才有到处行骗、“登堂入室”的“丑陋”演绎。

假院士抛头露面、迷惑人心,偏偏对了一些人的“胃口”。足见,一个虚假的名头,包藏的不仅有假院士本身的侥幸心,更有盲目跟风、盲从“身份”的虚荣心。正是两种扭曲的心态“双向奔赴”,方才搭建了彼此欲罢不能、荒诞搞笑的“合唱台”。说到底,只要真正把学术摆在重要位置,注重假院士真才实学、真材实料,便能“一眼辨真伪”,立马能够在网络上找到相关依据,立马让骗子无处遁形。相反,迷惑于“权威”、盲从于“光环”之下,产生眩晕效应、稀里糊涂,只能沦为骗子的“待割韭菜”而后知后觉。

假院士正是抓住了少数人功利心与虚荣心,编造一个自己都不信的身份,套上一个“光环”便“身价百倍”,产生一种迷惑行为、放出一个烟雾弹,让那些浮躁、不冷静的人“自动上套”。在从众效应与跟风意识下,托举了假院士大道其行、一本正经的滑稽之旅。假院士可恨,那些与其“合作”的单位与机构亦显荒唐,它们一定程度上成了功利主义与光环盲从的传播者,玷污了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功利主义的“真歪风”不斩断,假院士的荒诞剧就不会落幕。唯有从中汲取教训与警示,对于学术心存敬畏,对于权威、身份、专家等外衣细心辨认,不被外表的身份“唬住”,方能激浊扬清、去伪存真、拨乱反正。一言以蔽之,只有少些功利主义,多些脚踏实地;少些浮躁心态,多些务实精神;少些迷信光环,多些以实际论英雄,才能遏制和杜绝功利主义与“蹭热跟风”的非理性思维。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