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彰显湖南担当

作者:辛湘言 来源:2025年第16期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6日 11时00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彰显湖南担当.png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就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出了“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全国“一盘棋”格局下,湖南必须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出台配套举措,彰显湖南担当。

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有14亿多人口,近1.9亿户经营主体,超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经济总量突破134万亿元。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讲,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国内市场,是经济独特优势所在,也是抵御外部风险的韧劲所在。如果各地都搞自我保护的小循环、相互分割的小市场,企业就没有办法充分竞争,全国大市场将纷乱无序,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竞争优势、抵御外部风险的韧劲也就不复存在。当前,在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的情况下,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尤需把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来拓展内需空间,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堵点卡点,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才能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可以说,建设好了全国统一大市场,我们就有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的坚实依托,就有了应变局、开新局的强大底气。

湖南作为中部地区重要内陆省份,不沿边不靠海,发展一定要靠改革开放,重中之重就是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从区位特点看,湖南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具有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从市场条件看,湖南是人口大省、消费大省,市场潜力巨大,今年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391.81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从产业基础看,湖南制造业实力雄厚,工业门类齐全,形成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等世界级、国家级的产业集群,有6个万亿级产业、一大批千亿级产业,加上配套能力较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些都为湖南更好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题中之义。近年来,湖南将破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深化政策自查清理、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持续开展反垄断执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市场环境更加公平,但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就是要健全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机制,全面落实“非禁即入”,建立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完善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机制,健全预防和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制度。深入实施《湖南省社会信用条例》,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不断筑牢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制度根基。

公共资源交易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市场,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和预防惩治腐败的重要领域。曾经一段时间,湖南之所以存在“打牌子”“提篮子”的现象,根源在于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湖南把健全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机制作为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制定完善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制度规则设计,加快完善分类统一的招投标交易基本规则和实施细则,通过制度创新守护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公平正义、消弥权力寻租空间。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建设,用机器管招投标,用“‘公事公办’的电脑”代替“懂人情世故的人脑”,让市场主体公平参与政府采购、公共工程建设、土地资源出让等项目的招投标,从根子上斩断暗地里利益勾兑的链条。

统一市场基础设施和要素资源市场,是促进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湖南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在长沙、岳阳、衡阳、湘潭、怀化等地开展多式联运工作,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进航道等标准化工作;制定《关于建立政务数据共享长效机制 推动数据共享常态化运行实施办法》,推进省大数据总枢纽建设,形成国家、省直、市州共享平台体系,有力促进了联通共享。

当前,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推进市场基础设施和要素资源市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打通公、铁、水、空等卡点堵点,加快建立与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综合交通物流网络信息共享机制,提升物流体系敏捷化、智能化水平,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深入实施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分类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和交易平台;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完善技术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机制,健全科技要素交易机制;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探索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开发利用和交易流通,进一步统一要素资源市场,让各资源要素在三湘大地充分涌流。

规范招商引资,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一直是各地争资源、抓产业、促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地方给予财政奖补、土地政策优惠、税收返还等为主的“内卷”式招商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比如一些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的投资项目被引进,不但无法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反而损害生态环境、增加地方财政负担,并且容易产生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据媒体报道,有的地方和部门为完成招商任务,甚至引进一些“虚”项目、“空壳”项目,签订假合同,招来了“女婿”却气走了“儿子”,既对本地企业形成了“挤出效应”,又严重损害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政府行为越规范,市场作用越有效。在建设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中央明确要求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这对湖南来讲是新的机遇,房价低、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等比较优势将更加凸显。湖南注重统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出规范招商引资、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完善促进湘商回归的长效机制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全省各地招商引资从比拼优惠政策搞“政策洼地”向比拼营商环境创“服务高地”的转变,从“粗放式”“内卷式”向“精准化”“开放式”的转变,用体制机制防范和破除地方招商引资陷入内卷式恶性竞争的怪圈。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性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最终要体现到公平、透明、可预期等市场主体微观感受上来。所谓“公平”,就是做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个样、大企业和小企业一个样、认识的企业和不认识的企业一个样;所谓“透明”,就是政府为企业服务的全过程经得起群众检验、经得起行政相对人的评说;所谓“可预期”,就是企业和政府打交道时,今天知道明天的事,明天知道明年的事。湖南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加强政务数据归集共享,不断优化“一网通办”惠企便民服务,推动行政审批像网络购物一样透明便捷,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全过程透明化、办理质量与时效可追溯可监管。探索构建“连环债”清偿机制,开展“新官理旧账”专项行动,全面摸清拖欠企业账款底数,建立健全分类处置、拖欠主体失信惩戒等机制,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等难题。建好用好“湘易办”信息平台,全面推行“扫码入企”,实现“检查要赋码、进企需亮码”,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不必要干扰,让广大投资者在湖南放心投资、安心经营、更好发展。持续深化法治湖南建设,深入推进“三高四新·法治护航”三年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涉企执法司法提质增效等行动,着力解决趋利性执法、违规异地执法等问题。这些措施,具体可感,成效明显。

综合运营成本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湖南优化营商环境需要重点解决的紧要问题。受区位、资源等因素影响,目前湖南在用地、用工、用能、物流、融资等方面成本问题还比较突出,尤需综合运用政策、金融、服务等手段,积极帮助民营企业降本增效,持续擦亮以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为核心的优化营商环境品牌。积极抢抓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机遇,强化金融、土地、用工等要素保障,进一步增强企业信心,提振发展动能。强化系统思维,用好制度集成创新这把“万能钥匙”,深入推进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综合改革,促进各方面政策和制度有机衔接,推动营商环境全周期、全过程、全领域优化,吸引更多资源要素向湖南集聚。

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方向和动力引擎。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3月考察湖南时,叮嘱我们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手抓。具体而言,对内开放就是要大力推动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协同发展,进一步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防止搞自我小循环;对外开放就是要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发展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更好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吸引全球资源和要素,提升国际竞争力。

湖南人素有开放的基因,近代以来多次引领风气之先。近年来,湖南开放型经济深入发展,中欧班列开行量居全国第一方阵,对非贸易额居中西部省份第一位,但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经济外向度和开放效能还不够高。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方面,需要主动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构筑承接产业转移的“拦水坝”,用好上海、广东、海南等改革开放门户的“跳板”功能借船出海,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实现更大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对接CPTPP、RCE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高标准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区,推动口岸合作和通关监管一体化,大力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开展中非新型易货贸易试点,提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和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竞争力,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实践中,尤需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加快完善相关政策和考核体系,更好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和责任担当,不折不扣落实《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将一地一域发展置于全国统一大市场框架下进行考量,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机制。对看准的事情、定下来的工作,保持定力和韧劲,步步为营、持续用力,甘于做打基础、谋长远、增后劲的事情,坚决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坚决防止搞地方保护主义、自我循环,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接力赛中跑好属于我们自己的一棒。

临海而胸阔,登高能望远。新征程上,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发挥好“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抢抓机遇、扬长避短,推动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注入强劲动力。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