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故乡的橘树

作者:马溆阳 来源:2025年第15期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1日 08时05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故乡的橘树.png

2000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原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橘颂》。在我看来,这是对橘树最好的礼赞。

我喜欢这首诗,源于从小对橘子的喜爱。最初,我连橘子是啥样都不知道。父亲是溆浦人,1935年参加红军,解放后在东北工作。我生长在东北,读小学时填籍贯,父亲帮我填上湖南溆浦,在表格的另一处再填上马田坪公社橘花园大队橘花园生产队。我这才知道故乡叫橘花园,那里有大片大片的橘子树。父亲一边填表,一边念着:“后皇嘉树,生南国兮。”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橘颂》,但当时没能完全明白其意。

吃到橘花园的橘子是几年后的事了。1963年,我全家从东北迁回长沙。表姐来长沙看望父亲,带来了农村的家织土布和橘子。那橘子和鸡蛋差不多大小,薄薄的皮呈红黄色,果肉很甜。表姐告诉我:这种橘子叫橘红,是橘花园的特产。那时家乡还不通火车,表姐每隔两三年来一次,每次都会背一小袋橘红。父亲把橘红藏好,每天只给我们一个。我吃了还想吃,父亲见我们馋嘴的样子,便再给了一个。就这样省着吃,一小袋橘红三五天就吃完了,再能吃上就是两三年后了。

读《橘颂》是后来的事了。最初是看电影《屈原》,影片中屈原的侍女婵娟在橘树下边弹琴边吟唱《橘颂》,曲调悠扬,诗句动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找到这首诗,反复诵读,才明白屈原是在以橘自比。此后,我便以橘树品格自律,“独立不迁,深固难徙”也成了我一生的座右铭。

退休后我多次前往溆浦,那里是我的精神家园。乡亲们说,每到春天,村子大片大片的橘花盛开,清香甜润的气息弥漫了毗邻的整个县城。秋后橘红挂满枝头,同样让人满心欢喜。

溆浦是屈原的流放地,有文章考证屈原在这里生活了9年。这里的“三闾滩”“明月洞”至今仍可探寻到当年屈原行吟的身影,漫山遍野的橘树是屈原《橘颂》的创作源泉。

屈原高尚的品格和忧国忧民的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溆浦儿女。1935年,红军长征时从这里经过,当地近3000人参加红军,17岁的父亲就是其中一员。1945年,抗日战争的湘西会战在这一带打响,中国军民10万余人英勇奋战几十天,取得最后一战的胜利。溆浦人杰地灵,这里还涌现出妇女运动先驱向警予、新华社首任社长向仲华、《辞海》主编舒新城、敦煌学开拓者向达等一大批历史名人……

溆浦是我的生命源头。作为溆浦的后人,我试着用自己的画笔表达对故乡草木的思念,以及对先贤的追随之意。2019年,我以“草木零落 美人迟暮”为主题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当时,我就有了创作《楚辞草木画谱》的想法,画家朋友们非常支持。我们组建团队,搜集历代与楚辞草木相关的资料。请植物学专家和楚辞专家反复推敲后,我们再一遍遍地描摹,常常工作到凌晨。历时5年,终于完成了《风吹兰芷 芳华如故:楚辞草木画谱》。94种植物在宣纸上获得新生,那些曾在《楚辞》中寂寞生长的草木,终于在墨色里找到了归宿。这是诗与画的相遇,是古与今的对话,是艺术与科学的共鸣。

当看到画展中那些栩栩如生的橘树时,我仿佛又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橘花园——那里依然橘树葱茏,花果飘香;也仿佛看见屈子含笑立于橘林之中,那《橘颂》里昂扬的精神恰如这生生不息的橘树,历经2000余年而愈发挺拔苍翠。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