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凡
——记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王心亮

作者:佟秋月 胡雅南 来源:2025年第15期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1日 08时35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凡.png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长沙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里,“佳尝便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一进门你就能看到整面墙上关于公益的各种荣誉:“优秀志愿者团队”“新时代学雷锋模范单位”“爱心门店”“公益支持单位”“社会化禁毒突出贡献单位”“诚信经营示范店”……每一块奖牌背后都有一个暖心的故事和一位奋斗不止的人。

这家饭店的经营者王心亮今年7月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今年湖南仅有4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获此殊荣,作为一名个体经营者,王心亮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和奋斗故事呢?

“用诚信成就梦想”

“用诚信成就梦想”,这是王心亮微信签名的前半句话,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王心亮出生于安化县农村,家境贫寒,早年他就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当过10多年厨师,在烟火缭绕的厨房中摸爬滚打。这段经历不仅磨练了他的厨艺,也在他心中种下了创业的种子。

2009年,王心亮创立了“佳尝便饭”。十数年间,王心亮始终坚持安全为上、诚信为本。他说,“食品安全是做餐饮行业必须守住的底线”。

要守好食品安全,首先要把好源头关。在食材的选择上,王心亮有“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选购一线品牌。他认为一线品牌本身就是高质量的代表,“我宁愿在竞价方面处于弱势,也要保证顾客吃到健康食材,让每份食材都要对得起良心。” 二是坚持地方特色。“有特色的,往往是精品”,在王心亮的饭店,一年四季免费为客人提供安化黑茶,“这也是我对家乡发展尽的一份力。”三是坚持当地时令。“应季的蔬菜是顺应自然生长规律的,最符合人的养生要求。”饭店的菜单每个月都进行更新,确保50多道菜品既丰富又应时。

对于食材的把关,除了精心筛选外,王心亮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自查体系,每天菜品到店后都要经过专人检验,一台农药残留速测仪就摆在一楼大厅,用来严格检测每样菜品是否合格。王心亮说,“我们也欢迎消费者随时监督。”

为了让顾客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份“舌尖上的安全”,2012年,王心亮打造了长沙首家“明厨亮灶”——顾客可以透过玻璃墙和监控电视直接看到厨房场景。“现在看来这也许不算什么,但在10多年前,这可是开创之举。”王心亮这一创新不但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还被政府部门在全市推广。

除此之外,王心亮率先在行业内提倡餐厅全面禁售香烟、槟榔;始终坚持全年不打烊,春节不放假、不涨价。诚信经营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饭店里总是有很多的“回头客”。

“用爱心照亮世界”

“用爱心照亮世界”,这是王心亮微信签名的后半句话,也可以说是他的毕生追求。王心亮除了是一名餐厅经营者,他还是“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湖南好人”“洪山桥派出所首席调解员”“开福分局交警大队形象监督员”……多重身份和荣誉的背后,是他多年来热心公益的无私奉献和坚守。

“我之所以给别人撑伞,也是因为在我淋雨的时候,别人为我撑过伞。”1996年6月底,王心亮从老家安化返回长沙,因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交通陷入瘫痪,他途中转了多趟车,身上的钱也都花光了,就在他感到无助之时,身旁的一位热心大哥看出了他的窘迫,默默地掏出10元钱,帮他付了前往长沙的车费。这10元钱对当时的王心亮来说,如同雪中送炭,不仅让他顺利回到了长沙,更让他下定决心要将这份温暖延续下去。

当王心亮的事业有了起色,当初那颗善意的种子在他心中长出茂盛的枝叶,他开始不遗余力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这辈子,我只想做好健康餐饮和公益这两件事。”在此后的十余年中,王心亮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赠物资和现金,每到新学期开学,他都会亲自将助学金和学习用品送到学生手中,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追逐自己的梦想;他关爱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已经连续10多年春节邀请环卫工人来饭店吃年夜饭,并为他们发放食用油、大米、床上用品等过年物资。

2020年疫情暴发后,他带领员工日夜赶制营养餐派送到各大医院和社区。当防疫物资紧缺时,他将年前准备的数万只一次性口罩捐赠出来,接着又多方寻找抗疫物资货源,80余万元钱物从他手中流向急需之地。

作为开福区政协常委、第三方调研组第三组的组长,他积极履职化解社会矛盾,在与群众打交道的丰富实践中总结出了“三三工作法”:每周三下午3点小组开会,小组成员分别负责3个街道,从政策、法律、个人权益3个维度开展调解工作。这种依法依规又兼具人文关怀的工作方法化解了多起因拆迁安置而产生的信访问题。

“以初心开拓前路”

“餐饮是民生工程,更是良心工程。”为了响应湖南省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推行“减盐减油”专项行动计划的号召,王心亮积极改革,在饭店大厅挂上了“减油减盐”的标语,设置了营养健康角,客人可以在这里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

“我们要在减油减盐减糖的前提下,通过改进烹饪方式保证菜品口味。现在我们的大厨坚持‘原味裸烹’,最大程度还原食材本真味道,使食客既能尽情领略地道湘菜的独特魅力,又能在健康饮食中享受惬意的用餐时光。”王心亮说。

在“良心餐饮”初心的驱动下,王心亮萌生了一个更“宏伟”的计划——

“很多单位都有食堂,公司、学校、医院都有,但是我们的社区却没有食堂,一些上班族做饭不方便,一些老人因身体原因不能做饭,我们想解决他们的用餐需求。”为了让更多社区居民享受到实惠便利的餐饮服务,王心亮提出了开设“3331百姓食堂”的想法。

“3331”即将收入按照30%公益捐赠、30%顾客返利、30%员工福利、10%股东收益进行分配。王心亮打算让他的饭店不仅烹饪过程全程透明,所有的善款去向也都公开透明,通过公示管理建立信任,实现“消费即公益”的经营愿景。

“目前第一家‘3331百姓食堂’已经在开福区落地了,正在装修,希望能以此为新的起点,让更多老百姓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快乐。”提及新的事业版图,王心亮充满信心。

饭点时的“佳尝便饭”座无虚席,王心亮在店里穿梭,一边检查食材质量,一边与熟客打着招呼。从农村穷孩子到全国先进,他用近30年的时间证明: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凡,把简单的承诺坚守到底就是伟大。这碗“家常便饭”里,盛着的不仅是人间烟火,更是一位个体经营者的赤子之心。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