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用革命文化涵养大学生斗争精神

作者:成璐 来源:2025年第15期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1日 09时25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用革命文化涵养大学生斗争精神.png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铸就的斗争精神,彰显着鲜明的政治品格,是新时代凝聚人民力量、战胜风险挑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文化蕴含独特的精神资源和价值基因,充分挖掘运用红色资源,不仅是当前涵养大学生斗争精神的重要抓手,更是传承、发扬革命文化,推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用好革命文化,在思想淬炼中增强斗争底气。革命文化自诞生起就显示出强大的价值引领和道德教化功能,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时代主题。革命文化所蕴含的奋斗基因、革命精神为涵养大学生斗争精神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优秀的文化根基和鲜明的实践导向。引导大学生在了解世情、国情、党情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提振斗争精神的主体动力。一方面要以理论清醒夯实斗争精神的信仰基础,发挥好思政课堂的阵地作用。另一方面要将思政“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力,让高校教育立德树人更具底气和生气,更有历史厚重感、理论说服力、实践真理性。

用实革命文化,在实践锻炼中筑牢斗争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必须是以本领过硬为前提的。运用革命文化涵养大学生斗争精神要“对症下药”,要切实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中所遇到的困惑,在亲身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历练斗争本领,激活革命文化的践行之力。发扬斗争精神,不仅要掌握如何斗争的具体方法,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应急处突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在常观大势、常思大局中增强风险意识,练就“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斗争本领;更要注重经验总结,在社会实践中把成功的斗争做法提炼为系统性、条理化、规律性的斗争认识,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用活革命文化,在创新创造中提升斗争精神。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极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正快速改变着生产生活模式与知识获取、教育传播的途径。涵养新时代大学生斗争精神应主动顺应传播格局变革和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让人工智能赋能革命文化传播。其一是搭建具有鲜明政治性、专业性、权威性、开放性的革命文化传播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情、意、信、行的教育效果。其二是聚焦革命文化话语转化力。在讲好平凡“英雄”的故事时注重与大学生精神成长的“微世界”相连接,凸显革命文化中革命先辈不懈奋斗的生动情节、英雄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用好生活的语言、时代的语言、群众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其三是采用个性化传播手段,推进“数字+革命文化”建设,推出AI主播讲红色故事、短视频传播红色故事等,实现革命文化传播在泛娱乐化的社会环境中的主流价值引领,让大学生在多元化宣传下,激发对革命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从党的奋斗历史中领悟斗争精神、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前进力量。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