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从“生态治理”看“中国贡献”
——“两山”理念是全人类共享共有的宝贵思想财富

作者:周跃辉 来源:2025年第15期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1日 11时00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从“生态治理”看“中国贡献”.png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3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彰显,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作出了“中国贡献”。

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随着全球气候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愿景。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清洁美丽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恩格斯指出:“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我们可以看到,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其根源是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进步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人类对动植物生存环境施行了愈发严重的破坏。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高达4000至6000种生物从我们这个星球上消失,更多的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威胁;近50年全球森林面积缩减30%。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只有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才能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保护生态环境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致力于让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实践造福各国人民。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点主张:“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我们应该追求绿色发展繁荣”“我们应该追求热爱自然情怀”“我们应该追求科学治理精神”“我们应该追求携手合作应对”,彰显了崇尚生态文明理念、绿色发展方式的中国智慧,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重要路径。

两山”理念指引下中国生态治理取得伟大成就

“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我感到钦佩。”多国官员和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全球生态保护贡献力量,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经验。

大规模新增森林面积。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碳库”。2014—2024年间,我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为全球贡献了四分之一的新增森林面积。以中国西北地区的毛乌素沙漠为例,经过多年的环境治理与绿化工作,曾经的黄沙漫漫,如今已逐渐被绿意覆盖,沙漠正逐步变为绿洲。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球碳排放最大的源头在工业企业。我国主动从技术突破、淘汰落后产能等领域出发,推动产业从被动减排转向主动增值,为节能减排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24年,中国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量6.3亿吨,年度成交额181亿元,有力地支撑了“双碳”战略的落地。

降低化石能源依赖程度。化石能源的消耗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我国正加速从传统能源转向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在逐步减少。《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2024—2025)》显示,虽然火电仍是中国最主要的发电方式,占比达67%,但是中国煤电装机占比降至39%,通过灵活性改造参与调峰服务机组超4亿千瓦,60万千瓦以上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新能源在全球异军突起。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2024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2.78亿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8.87亿千瓦,同比增长45.65%,稳居世界第一,约是第二名美国的3.3倍。中国风能累计装机容量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在全球风能总装机容量中占比约45.6%。中国风能发电量为9360.2亿千瓦时,占全球风能发电总量的36.98%,稳居全球第一。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也持续增长。中国在新能源发电量方面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以“两山”理念为指引,积极参与引领全球绿色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提供全球生态公共产品,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让同样面临实现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双重任务的国家看到了希望,为发展中国家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示范和借鉴。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主张体现“绿色”理念。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舞台上,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加强全球生态协同治理,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一是改革全球生态治理制度,保障发展中国家全球生态治理话语权和影响力。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二是建设国际法治,推动全球生态治理的法治化、制度化。主张用最严格的法治和制度来治理全球生态环境,达成一系列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探索人类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三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维护生态正义。呼吁发达国家多作表率履行其历史责任,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增强发展中国家应对生态危机、维护生态安全的能力。

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合力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中国承诺展现“绿色”决心。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同世界各国共同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国倡议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作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法律遵循;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陆续发布重点领域、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持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并且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形成更大合力,中国致力于推动制定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中国行动践行“绿色”担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遇和成果属于世界。共建“一带一路”就是要建设一条开放之路,同时也必须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为此,把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统筹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倡议提出10多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理念引领不断增强,交流机制不断完善,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中国智慧、中国技术、中国方案正不断转化为行动和成果,为共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蓬勃动力。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研究员)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