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丽风景”到“美丽经济”
——“两山”理念是中国生态智慧的时代精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简称“两山”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两山”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观
“两山”理念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观的理论土壤,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践实现了创造性发展,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与实践性。
“两山”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观中“人靠自然界生活”的核心观点一脉相承。马克思强调:“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恩格斯强调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两山”理念阐明了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从根本上摒弃了将自然视为征服对象的机械思维。
“两山”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人通过劳动改变自然并创造支持自己生存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是生产剩余价值,这导致了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掠夺;只有社会主义以满足全体劳动者需求为生产目的,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两山”理念强调“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中,“既要”和“也要”强调统筹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宁要”和“不要”明确生态优先的价值准则,“就是”指明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路径。“两山”理念强调只有人类以尊重自然规律的方式劳动,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才能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价值。
“两山”理念指明了从涵养“美丽风景”到发展“美丽经济”的实践路径。涵养“美丽风景”,本质上是对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呵护与修复,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筑牢生态根基。发展“美丽经济”,主要是基于生态保护的合理开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生产方式,让生态价值通过经济形态得以体现,最终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实现二者的协同共生。
“两山”理念传承和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
“两山”理念继承和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深厚底蕴,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与强大生命力。
“两山”理念与“天人合一”哲学观一脉相承。中国古人倡导“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天地自然与人类社会并非对立割裂的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人类活动只有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两山”理念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代表自然生态,“金山银山”象征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诉求,二者的辩证统一正是“天人合一”在当代的生动体现,本质上是对“天人合一”的现代诠释与实践转化。
“两山”理念丰富拓展了“民为邦本”的民生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国古人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是改善民生的基础,比如反对“竭泽而渔”、倡导“山泽各致其时”。“两山”理念强调生态环境本身就是民生的重要组成,突破了传统民生观聚焦物质需求的边界,从满足衣食温饱升级为涵盖清新空气、洁净水源、优美环境的全面福祉,极大丰富与提升了民生内涵。
“两山”理念传承发展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实践论。中国古人强调“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自然规律客观存在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要科学运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发展创造条件。“两山”理念强调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因地制宜发展“美丽经济”。“两山”理念打破了传统利用自然的单向局限,强调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求在获取资源的同时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主动提升自然承载能力,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的生态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引。
“两山”理念引领“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中国逐步呈现“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化新面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持续转化,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以“两山”理念为遵循,夯实“美丽风景”底色。新征程上必须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围绕涵养“美丽风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化、低碳化发展。要从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制度建设,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各领域、全过程,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同时,提升全社会的绿色低碳意识,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两山”理念为指导,推动“美丽经济”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美丽经济”推动生产方式向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集约利用转变。技术创新是发展“美丽经济”的核心引擎,要强化支撑绿色转型的科技创新,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优化是发展“美丽经济”的重要支撑,要引导生产要素向低消耗、高附加值的绿色产业集聚,持续提升经济绿色效能。资源集约利用是发展“美丽经济”的重要一环,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消耗,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索取强度。
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实现“美丽风景”和“美丽经济”的长期融合互促。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复杂严峻形势,但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坚守“美丽风景”才能发展“美丽经济”,发展“美丽经济”才能涵养“美丽风景”。这种良性互动不仅是应对当下挑战的务实之策,更是为子孙后代筑牢发展根基、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行稳致远的长远之举。
“两山”理念将引领“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化,开辟出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只要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两山”理念,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美底色。
(作者分别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副研究员)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