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湖湘音乐创新拓宽国际传播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湖湘音乐是彰显湖湘文化底蕴与时代气息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推动湖湘故事、湖南声音走向世界的文化使命。推动传统湖湘音乐的现代化转型、构建全媒体数字传播矩阵、创新全球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在新时代实现文化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全面提升湖湘文化的国际认同与传播辐射力的有效路径。
厚植文化根基,创新湖湘音乐的传统表达。打造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魅力的作品。一是强化非遗抢救与数字化建档。在花鼓戏、长沙弹词、湘西民歌等保护基础上,亟需运用高清数字技术建立“湖湘音乐数字档案馆”,为濒危曲目技艺建档,并为新创作提供动力。二是活化传统需突破形式束缚。借助国际化艺术手段进行创造性表达。例如,将花鼓戏《刘海砍樵》的经典唱段,以交响乐、爵士乐或电子音乐的形式进行重新编曲,打造既保留核心旋律神韵又符合当代听感的跨界音乐作品。2024年由湖南省演艺集团推出的新派音乐剧《湘江谣》,便是成功融合了滩头年画视觉元素与现代民谣曲风的典范,其巡演在海外华人社区获得了热烈反响。三是夯实人才梯队基础。将湖湘音乐文化基因系统渗透于国民艺术教育体系,培养既有传统基础、又富创新精神的新生代群体,为湖湘音乐后续发展奠定智力后盾。
融合数字技术,拓宽湖湘音乐的传播渠道。数字技术成为跨越空间交流边界、消除文化理解障碍的重要媒介。首先,打造境外社交媒体平台。湖南广电系的“芒果TV”等平台已在海外市场有一定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开设“Hunan Music”官方频道,将更多元、更优质的湖湘风格音乐视频作为“音乐IP”进行生产、输出、传播。同时,积极与YouTube、Spotify、TikTok等国际平台上的音乐网红和文化博主合作,进行二次创作与推介。其次,打造“音乐+科技”的视听场景。位于长沙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开发“虚拟潇湘”音乐之旅,通过AR互动音乐APP,让海外用户在虚拟现实中聆听与之情景交融的音乐,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最后,拓展人工智能在音乐产业方面的应用。通过对湖湘音乐乐律、情绪结构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帮助音乐人构建具有湖湘文化基因与时代气质的新一代音乐作品。
构建交流矩阵,深化湖湘音乐的国际合作。搭建政府机构、企业主体、群众力量共同协同的国际文化传播体系。其一,推动长效化国际音乐交流机制。依托湖南与非洲等友好城市关系网络,设立“湖南-非洲湖湘音乐周”等常态化品牌活动,配套专项扶持政策包,支持本土音乐人赴国际顶尖艺术院校建立驻点创作基地。其二,协同跨界的创作与生产。打破以往的“文化演出”模式,开发数字音乐产品、沉浸式音乐体验项目,如“打造湖湘民歌电子音乐融合计划”或“开发非遗音乐VR交互项目”等。其三,发展华侨文化传播网络。以海外华侨社群为纽带,在重点国家成立“湖湘文化中心”,通过社区音乐会、华人艺术节等形式,创作、改编符合当地审美习惯的湖湘音乐作品,实现从“文化交流”到“文化共情”的深层渗透。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