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力 共育“新型信息工匠”
当前,数字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深刻重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湖南正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锻造一支既精通前沿信息技术、善于解决“卡脖子”难题的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新型信息工匠队伍,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跃升、支撑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为此,需“政府+院校+企业+社会”四方协同,同向赋能,形成“引+筑+赋+支”的战略闭环,让湖南成为新型信息工匠孕育诞生的理想沃土。
政府实施政策引领。将新型信息工匠培育纳入“数字湖南”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划,建立由工信、教育、人社、科技等部门组成的省级协调机制,推动建立信息工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税收抵免、专项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实质性激励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省级“产教融合云”,动态发布技术白皮书与岗位需求;在“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工程中单设“卓越数字工匠”序列,赋予其与科技领军人才同等社会地位和待遇。
院校筑牢能力根基。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趋势,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打破学科壁垒,大力发展“数字孪生与工业互联网”“机器人智能交互”等交叉融合专业;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共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岗定课,重构课岗融通的数智化课程体系;建设具备先进工业软件、数字孪生平台、小型智能产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将实践教学嵌入真实工业场景案例,实施现场工程师联合育人模式;实施“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跃升计划,设立“企业工程师驻校首席技师”岗位,吸引顶尖企业技术专家常驻任教,鼓励教师牵头或深度参与企业横向课题和技术攻关。
企业深耕场景赋能。在大型制造企业和平台型科技企业内部,设立“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师”“智能装备运维大师”等新型信息工匠岗位序列,设计专业技术晋升阶梯;校企深度合作,深化现代学徒制实践;鼓励龙头企业依托自身强大的技术和丰富的产业应用场景,投资建设高水平“数字工匠学院”或开放共享的行业级实训基地(如三一工学院、中联重科智能研究院),不仅服务内部员工技能跃升,更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和社会人员提供定制化、前沿性技能培训与认证服务,输出行业标准。
社会打造生态支撑。通过主流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讲好湖南信息工匠的奋斗故事、创新事迹和卓越贡献;设立省级“湘数工匠之星”“智造匠心奖”等权威荣誉奖项,提升其职业荣誉感;搭建高水平竞技平台,支持举办聚焦产业痛点的技能竞赛,如“智能产线数字孪生设计与运维大赛”;推动“数字工匠精神”进校园、进企业、进科技馆,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数智报国”理想,提升信息工匠职业的社会吸引力和认同度。
(作者单位: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