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高校思政引领力驱动教育强国建设的五维路径

作者:唐业喜 来源:2025年第18期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6日 08时50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高校思政引领力驱动教育强国建设的五维路径.png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文化传承的高地,在实现教育强国宏伟目标中肩负着特殊而重大的使命。充分发挥思政引领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灵魂工程作用,高校是其关键抓手和核心场域。

深化铸魂固本的思想认知是根基。深化铸魂固本的思想认知,关键在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只有准确把握学生思想观念,才能为后续的精神图谱构建、价值认同、实践生态和知行合一提供坚实支撑。强化思想引领,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校应将其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真懂、真信、真用党的创新理论。强化课程引领,通过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螺旋上升一体化体系,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金课集群。强化队伍引领,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的思政先锋队伍,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构建数字赋能的精神图谱是关键。数字赋能的精神图谱构建,必须精准洞察教育对象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展现的精神态度。要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制定完善师生数字素养标准和人工智能应用指引,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人工智能应用水平,开发人工智能伦理教育课程,实现从技术应用到素养内化的跃升。要做好思想动态监测,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等数据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变化和需求。要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技术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精神引领的最大增量。

形成凝心聚力的价值认同是核心。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各环节,通过多重载体,实现可感、可知、可行的价值传导。要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寻访革命圣地”,以“行走的思政课”激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生命力。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组织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学生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打造协同联动的实践生态是路径。要加强学校与家庭协同育人,建立常态化家校联系机制,向家长普及科学教育理念和思政教育内容,并鼓励家长参与思政教育实践。要推动学校与社会深度融合,学校应积极拓展思政教育实践平台,与社会各方深度合作。要构建区域思政教育协同联动机制,学校应加强交流合作,共享思政教育资源,通过组织活动提升整体思政教育水平,并统筹规划和实施区域内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

建立定性定量的评估体系是保障。要构建思政引领力评估体系,可从价值引领与政治认同、教学实施与课程成效、教师素养与胜任力、实践转化与社会影响、机制保障与动态优化等多维度研制思政引领力指数模型。要开展思政引领力评估与反馈,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估法,系统收集、分析数据,及时向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主体反馈评估结果。要根据评估反馈继续深化思想认知,通过“成长档案袋”“实践积分制”等反馈评估结果,找出问题及其成因,进而制定改进计划、跟踪改进效果,确保思政引领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驱动效果。

(作者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吉首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