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九三阅兵何以成为最受青年追捧的“思政课”?

作者:李伏清 来源:2025年第18期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6日 09时00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九三阅兵何以成为最受青年追捧的“思政课”?.png

本期主持:陈家琦

记者问:

九三阅兵以其震撼的装备展示、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和全民参与的沉浸式体验,成功激发了当代青年的爱国热情与历史使命感。许多青年不仅自发通过多种方式观看阅兵盛况,更在观后表达了“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命运”的坚定决心。

这一现象彰显了国家“硬实力”展示对青年价值观塑造的深刻影响,也体现了传统思政教育难以企及的情感动员效果。从思政工作的角度看,九三阅兵之所以能成为青年人追捧的“思政课”,其最核心的感染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又该如何将这种由阅兵激发的情感共鸣,有效转化为青年未来长期奋斗的持续动力?

主谈人:李伏清,湖南共青团“80、90、00”青年讲师团讲师,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首届最美思政课教师。

当80声礼炮的回响还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激荡,钢铁洪流已碾过历史的刻度。‌铁甲列阵的现代长城与薪火相传的精神火炬‌,在2025年9月3日完成史诗般交汇——这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如一颗“震撼弹”在青年人的内心震爆,带来历史与科技的双重震撼,成为一堂深受青年追捧的“行走的思政课”。

九三阅兵的震撼效果首先体现在阅兵式中大量首次亮相的先进武器。从全军列装的新型步枪,到能够“有效维护太空持久和平”的军事航天部队;从信息火力一体化的新式主战坦克到高能激光防空武器;从机器“狼群”到无人潜艇、无人舰艇、无人直升机……不少青年军事爱好者惊呼,看完阅兵式感觉自己从“军迷”变成“军盲”了。我国军事装备已经先进到让世人感觉是从科幻电影里跑出来的程度,青年一代的民族自豪感和报国之情油然而生。

九三阅兵的震撼之处还体现在阅兵式编排细节中蕴含的抗战历史烙印和伟大抗战精神。每一支参阅部队都流淌着昔日抗战英雄的热血,每一面迎风飘扬的战旗都印刻着抗战的峥嵘岁月。当一组长镜头落在“杨靖宇支队”战旗上,青年脑海中仿佛浮现最早擎起抗日救亡旗帜的东北抗联战士们百折不挠、血战到底的身影,留存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抗联英雄的英名。

此次阅兵各国政要、百岁抗战老兵、行业先进模范、港澳台同胞、国际友人、媒体记者、青年学生共襄盛会、齐聚观礼。透过直播镜头的呈现,青年直观感受到新时代中国胸怀天下、开放包容的大国气象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拥护祖国统一、期盼民族复兴的拳拳爱国心。

九三阅兵带给青年的极大震撼也与近年来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相关。国际上,世界将近三分之一的地区正在爆发冲突,美西方国家对华战略围堵不断升级,严峻的国际局势使得青年对国家安全产生隐忧;在国内,“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十五五”规划即将开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美好蓝图让青年对国家综合国力的跃迁满怀期待。在这个关键时刻,九三阅兵亮相的众多新式装备,展示了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昭示了中国国防实力已跻身世界顶尖,很大程度上打消了青年的“安全感”担忧。

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投身复兴伟业;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精神剜除顽瘴痼疾;以“不为风险所惧,勇敢面对挑战”的英雄气概直面围堵封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必胜信念迈向强国征途。这既是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产生的崭新价值,更是新时代青年奋斗实践为抗战精神赋予的崭新注脚。

与谈人:

徐浡洋 湘潭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2025级研究生

九三阅兵在抗战史观混乱之际正本清源,有力反击了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谬论。当上万将士洪亮地喊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昭示着中国抗战最终历经艰难曲折夺取胜利,是因为伟大的中国人民始终站在正义的一边、和平的一边,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站在广大人民的一边!从天安门城楼上的抗战老兵、先烈后人到80面书写英雄部队和英雄故事的猎猎战旗,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一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的例证,也是对“忽视中国论”“西方中心论”“日本受害论”等西方学界错误史观的有力回击。

徐伟柔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本科生

九三阅兵是一堂鲜活的“思政课”,其感染力源于实力、精神与情感的共振。徒步方队的挺拔身姿展现军人的昂扬风貌,“东风-5C”“东风-61”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的震撼展示,让我直观感受到国家硬实力;抗战老兵敬礼的泪光、战旗方队背后的英烈故事,串联起历史与当下,让我深刻体悟到抗战精神的薪火相传。在阅兵的尾声,那句“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开创新的历史”成为了我坚定初心使命的精神指引。作为新闻传播学子,当深耕专业领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时代强音。在学业中锤炼本领、在实践中践行使命,让青春之力融入强国征程,以新闻传播之责书写报国华章。

蒋   勉 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25级本科生

从威慑力十足的陆海空基战略重器,到代表前沿科技的高超精打装备,再到极具实战价值的无人与反无人装备,对这些“硬家伙”的展示,不仅满足了我对未来科技的想象,更让我直观感受到国家自主创新的硬核实力。而当白发苍苍的老英雄们敬起军礼,我不禁热泪盈眶——正是他们的浴血奋战,才换来今天的和平与繁荣。“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场阅兵,让我深刻感受到历史承载着过去的苦难与辉煌,让我看到了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为自己是这片土地的儿女而自豪,也将永远铭记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