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长板、补短板,两手都要硬
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脱钩断链”风险依然存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给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风险挑战。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环境,我们要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清醒,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锻长板、补短板,努力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长板,意味着核心竞争力,是优势所在,是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找准长板、锻造长板,考验的是观大局的眼界、谋大势的远见、找定位的智慧。近年来,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打造“三个高地”上持续用力,已形成6大万亿级产业、17个千亿产业、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等领域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有标注“中国高度”的北斗导航系统、刷新“中国速度”的超高速轨道列车、突破“中国深度”的深海钻机、彰显“中国强度”的盾构机,打造出“硬核”实力。湖南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底蕴深厚、产业基础坚实,要着力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进“3+5+3”标志性工程、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展现湖南新作为,以湖南一地一域发展为全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短板,是发展的瓶颈,也是突破的契机。目前,制约湖南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还不少,发展质量效益不高、新旧动能转换乏力、产业聚集效应偏弱、科技创新驱动不足等等。面对这些短板,省委、省政府从长远出发,推动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组织“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系列专场招聘,从战略、科技、人才等多个角度蓄势蓄能,努力把湖南的发展劣势变成发展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地方的发展既有优势也有短板。消除短板的过程,也是化危为机、强基固本的过程。比如,一些老工业城市将昔日老厂房、工业遗址,打造出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文旅消费空间。再比如,有的县城克服区位和产业先天不足的短板,通过承接产业转移,集聚相关产业全链条本地配套,成功撬动了“大产业”。这充分说明,长与短是动态的。通过补短板开创新局,变不利为有利,短板很可能会变成发展的“跳板”。
锻长板、补短板,看似两件事情,其实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努力的事情,锻长板是让优势更优,补短板是推动劣势转优,目的都是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处理好二者关系,必须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切不可顾此失彼。联系湖南实际,既要突出重点,奔着推进高质量发展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去,解决产业结构、营商环境、对外开放、民营经济等方面的短板问题,更要坚持战略思维,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把发展落差的势能变成协同发展的动能,奋力谱写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