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林碳票”的多重价值与推广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2025年4月,湖南省林业局签发首批“湘林碳票”,标志着湖南在探索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上迈出关键一步,对助推低碳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落实“双碳”战略的制度创新。“湘林碳票”是湖南省林业局签发的官方凭证,用于确认湖南省行政区域内权属清晰的人工乔木林地、竹林地、油茶林所产生的碳汇量,具备交易、抵(质)押、融资、抵消碳排放四大核心权能。“湘林碳票”的诞生,依托于湖南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和扎实的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作为南方重点林区,湖南森林面积达1125.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3.15%,森林碳储量大,为碳汇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在技术层面,湖南构建了多个树种组的碳计量模型,结合“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形成了可测量、可核查的技术支撑体系,不仅提升了碳汇核算的精度,也为后续碳资产的持续运营和市场交易提供了保障。
拓宽绿色金融的服务边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湖南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推动将“湘林碳票”等省内自主创新的碳减排产品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湘林碳票通过确权、登记、评估、交易等环节的制度设计,使林业碳汇具备金融属性,进而为银行、信托、基金等机构提供新的投融资标的和增信手段。2025年3月,省林业局指定财信金控旗下湖南省联合产权交易所作为湘林碳票交易服务机构。截至今年7月24日,“湘林碳票”已实现交易1135宗,成交量达3.167万吨,成交金额316.71万元,且通过抵质押融资方式累计获得资金超过8300万元,初步展现出其在金融资源配置和生态价值变现方面的潜力。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湘林碳票”的价值实现路径加速拓宽,各地创新模式正加速落地。益阳市率先出台“碳票+司法”协同政策;株洲市首单购买“湘林碳票”实现生态替代修复的索赔案件落地;花垣县、会同县及通道县稳步推进“碳票+文旅”融合模式。“碳票+金融”创新成效显著,花垣县凭借碳票抵质押成功融资8000万元。“碳票+零碳机关”“碳票+零碳会议”“碳票+零碳烟花燃放”等多元化应用场景也在各地积极探索。此外,“湘林碳票”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展现出切实的带动效应。通道县、花垣县已开发的碳票对应林权均属村集体所有,由县级国有企业统筹开发交易,村集体可直接从碳票交易中获得收益分红。同时,碳票收益反哺林业管护,推动集体经济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未来,湖南还计划从完善工作制度、强化科技支撑、拓展应用场景、严格交易监管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湘林碳票”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