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强化省域副中心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建立健全区域内省际合作机制,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大力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加强都市圈之间协调联动,更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湖南实践。2020年12月,湖南省委着眼“十四五”发展,提出构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建设岳阳、衡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了战略指引,确立了岳阳发展的战略方位和历史使命。从“全国一盘棋”的高度审视自身的价值与责任,以“服务全局”的角色定位服务国家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保障长江经济带畅通、维护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岳阳的发展思路更为明晰。指明了实践路径,破解了岳阳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取舍难题。“各地区要找准自身定位,发展特色产业”的要求明确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突围之路,坚定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注入了强大动力,拓展了岳阳发展的战略空间与政策红利。处于国家战略叠加区域,重大项目更容易赢得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战略重视,为从两大都市圈的“边缘地带”转变为协同发展的“桥梁纽带”提供了更大发展腹地和市场空间。
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岳阳担当。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必须将省域副中心的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效能。强化战略引领,着力打造国家级物流战略支点城市,依托浩吉铁路和长江水道建设北煤南运战略物资储备基地,有效缓解华中能源供需矛盾。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拓展城陵矶港航线网络,构建高效畅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区域协同,主动对接并融入长株潭、武汉都市圈,形成良性竞合关系与梯度发展格局;深化湘鄂赣区域合作,打造湘鄂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
岳阳高质量发展的择优路径。岳阳要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深度联动长株潭和武汉两大都市圈。从地理“交汇点”向价值“枢纽点”跃升。把握通江达海的区位和石化产业的基础优势,建设万亿现代石化产业核心基地,延伸“油头化身新材料尾”产业链,推动与先进装备制造、循环经济、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的耦合发展。从政策“叠加区”向动能“转化区”跃进。通过降低水电气价格、提升水运比重、发展多式联运等方式,有效降低制度、生产和物流成本,营造宽松创业环境。通过增智、助跑、降本、容错、赋权等综合策略,塑造低成本投资、高包容试错、快响应服务的宽松创业环境。从要素“输血地”向产业“造血地”转型。积极搭建“长江中游石化产业联盟”,实现产业链分工互补。探索“研发在武汉长沙,生产在岳阳”“主机在长株潭,配套在岳阳”模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
- 新湘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