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切入维度

作者:江一帆 来源:2025年第22期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6日 09时10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切入维度.png

国家安全事关民族复兴的根基,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依托。加强高校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事关国家安全稳定大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实践中应切实找准国家安全教育的切入维度,在此基础上找到实现途径,增强教育效能。

系统构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知识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内容丰富、开放包容、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是新时代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承载着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提供安全保障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系统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帮助学生系统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知识体系。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可通过开设国家安全教育相关选修课、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运用理论讲授、案例剖析等方式,不断引导大学生真正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有效提升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意识。大学生涉世未深,其知识视野和个人感受极易影响安全认知。高校思政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意识。厚植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特有的文化标识。高校应通过思政课程及相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奋斗历程,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青春奋斗担当时代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大学生是接受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主体,更是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主体,有义务接受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更要主动维护国家总体安全。宣传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客观真实看待问题,只有推动国家安全教育真正“入脑入心”,才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保障国家安全是责任与义务。拓宽全球视野。新时代,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大学生一定要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打开格局,拓展视野,坚定我们应对国家安全问题的信心。

不断增强大学生抵御风险挑战的基本能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高校须通过思政教育及其他途径,切实增强大学生抵御风险的能力,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提升风险辨别能力。高校要教育大学生在不同安全风险场域中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理性剖析、辨别安全风险类型,预判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升风险防范能力。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决抵制金钱诱惑,不参与网络赌博、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学校要关注同学的心理健康,共同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提升风险处置能力。把国家安全教育摆在高校思政教育的突出位置,要让大学生了解并遵守《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敢于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说“不”。当安全风险来临时,大学生要能够在个人能力范围内采取措施保护自身免受或减轻伤害,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则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在对不同文化给予理解和尊重的同时要保持警惕,做到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作者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