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德才:写就“良心”二字的重量
        
        
连续多天的阴雨后,天终于放晴了,段德才正在家门口的平地上晾晒着稻谷。这是一个典型的湖南农村院落,位于岳阳市华容县三封寺镇莲花堰村,堂屋居中,两边还有几个房间。依着房子盖了两间猪圈,里面喂着两头大肥猪,两头小猪崽,屋后是自家的小菜园,打理得整整齐齐。
段德才的一天是从早晨4点开始的,喂猪、拾掇菜园、耕田、照顾老人……都落在他这双布满老茧的手上,60多年的光阴,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操劳中,静静流淌。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农家汉子,周围的人只要提起他,无不交口称赞。段德才曾先后获得“湖南好人”、湖南省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等荣誉。今年10月,他被评为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
生于1960年的段德才命运多舛,在他不到1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改嫁,生活过得很艰苦。他12岁就开始给别人放牛,维持生计,担起了生活的重担。如今,他回忆起这段往事,平静而坦然,仿佛那些艰辛只是岁月长河中的寻常浪花。“穷不怕,只要肯干,日子总能过下去。”他顿了顿,接着说,“我只读了4年书。”也许这是段德才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情。
虽然辛苦,但好在段德才十分勤奋,日子慢慢地稳定下来了,他娶了妻,并且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时间不知不觉地来到了1991年,那年的冬天很冷,一天晚上,段德才听到门外隐隐约约传来孩子的哭声,他打开房门一看,是一名婴儿,不知被谁放在了自家的台阶上。
第二天,段德才抱着孩子先后去了多个有关部门,但一时都没找到好的安置办法。段德才的心软了下来,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受冻挨饿,他说:“看着孩子不管,良心上过不去。”于是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收养这个弃婴。从此,本不富裕的家庭又多了一口人,生活压力骤增,但他们毫无怨言,视如己出。
“我是很崇拜我爸爸的。”养女段凤对记者说。她从小就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但父母给了她更多的疼爱。“我是几个孩子中,唯一能从爸爸那里要来零花钱的。”段凤笑着回忆说,“上小学时,家里特别穷,爸爸给别人水塘挖沙挣钱,水都没过了他的腰,我就站在水塘边,问爸爸要零花钱,哥哥们要,爸爸总是不给,我要他总会给我。”
那段日子虽然苦,但段德才从未抱怨过一句。为了一天100元的工钱,他总是从白天干到黑夜。挖沙挣来的钱,他都仔细地攒着,供孩子们读书。“父亲用最朴实的行动教会了我什么是爱与责任。”段凤说。
1996年,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住进了段德才的家,她是段德才的嗣岳祖母李冬秀。老人年事已高、无人照料,段德才不顾自家已有3个子女的经济压力,毅然将李冬秀老人接回家中照料。他每日为老人洗衣做饭,端屎倒尿,从未有过半句怨言。“既然当初答应管老人,就得管到底,不然良心不安。”段德才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李冬秀老人患有严重的银屑病,经常抓得满身是血,弄脏床被,腥气刺鼻。段德才非但没有嫌弃,还四处寻医问药,每天不厌其烦地为老人涂药,观察药效。他还每隔几天用艾叶水为老人清洗患处,经常把被褥、衣物放到阳光下晾晒杀菌。在段德才的精心照料下,李冬秀老人安稳地度过了人生最后的4年时光。
随后的几年,段德才又先后照顾了岳父、岳母两位老人。2018年,岳母刘玉珍出现了精神障碍,送往当地精神病医院治疗,确诊罹患老年痴呆症并大小便失禁。面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处托付且失智失能的岳母,段德才毫不犹豫地接回家中奉养。
段德才的孝,不仅体现在不离不弃的守候,更融入每一个细致入微的日常里。夏天蚊虫多,他便在岳母的房间提前安装防蚊纱门、纱窗;冬夜又冷又长,他就在房中生火取暖,每天半夜都要起来两三次去添柴火。
“他待我母亲,比我这个亲女儿还周到。”段德才的妻子易新梅说道,母亲大小便失禁,他从不嫌脏,总是第一时间换洗清理。
由于刘玉珍神志不清,经常会偷偷跑出家门。有一次,她又走丢了,家人怎么也寻找不到,段德才发动村里人一起找,从白天找到黑夜,终于在邻村的一处草丛里找到岳母。
面对记者询问是否感到疲惫或后悔,段德才摆摆手说:“凭良心做事,习惯了也就好了。”他语气平静,眼神坚定。在旁人看来难以承受的负担,于他却是日复一日的寻常生活。
2005年,这个家又多了一口人,3岁半的舅侄易亮来到了这个家。因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易亮无人照顾。段德才心疼孩子,将他接到家里抚养。“现在孩子已经当上厨师长了。”说起易亮,段德才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段德才除了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还常常帮助邻里解决困难。谁家农活忙不过来,他都会主动去搭把手;村里修路,他带头捐款出力。村里建设“美丽屋场”,他第一时间响应号召,义务帮工100多个小时。“他是我们村里人的榜样。”说起段德才,莲花堰村的村主任李庆华竖起了大拇指。他说,段德才的善行悄然影响着周围的人,村里的风气也越发淳朴温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段德才不曾读过多少书,但他却以数十年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孝与爱的真谛。在他看来,过去的那些艰辛都不是负担,而是心之所安。
【记者手记】
“良心”,这是记者在采访段德才的过程中听到他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他不善言辞,却用一生诠释了“良心”二字的分量。每当提起照顾老人和抚养孩子的点点滴滴,他总笑着说:“凭良心做事,心里才踏实。”没有豪言壮语,唯有日复一日地坚守。在他看来,孝老爱亲不过是为人最基本的本分,哪需要什么回报。
岁月在段德才的额头上刻下了道道沟壑,他把命运的坎坷化作前行的力量。正是这份朴素的“良心”,撑起了一个家的温情与尊严,也唤起了身边人对善良最真实的理解。
于平凡中见不凡。命运给过他寒霜,他却像一棵老树扎根于乡土,无声撑起一片荫凉。
- 新湘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