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建引领推动高校“四位一体”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必须增强紧迫感,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等教育精准对接重大产业战略需求,构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创新型人才。
强化目标导向,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推动高校教育与产业战略深度融合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使命。高校应聚焦产教融合、产才契合、产科结合的目标,优化学科布局和培养方案,紧密对接产业前沿动态和发展需求,将产业发展理念内化为党建促发展的动力。通过产学研项目,推动产业前沿技术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高效衔接,为产业升级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深化主体联动,构建协同育人模式。高校主动。以产业需求为牵引,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资源推进学科交叉融合。鼓励跨学科研究,引导学生参与产业实践项目,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深化校企共建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合作,使教学科研紧贴产业实践,培养市场所需高素质人才。企业融入。企业通过提供实习岗位、项目合作等方式嵌入教学科研环节。推动技术人员进课堂、教师进企业,双向交流促进技术经验分享与需求洞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及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生态构建。共建平台。构建“产学研用”融合教学体系。企业参与课程设计,项目融入教学;共建稳定实习基地,强化岗位实践锻炼;围绕实际问题联合攻关,促进成果转化。共享资源信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学习、实验、实训平台助力全面发展。
抓牢关键环节,提升协同育人质效。抓好课程学习主渠道。课程设置紧扣企业复合创新型人才需求,“引企入教”参与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聘请企业专家授课,增强教学实用性与前瞻性。推行校企双导师制,教师进企锻炼、技师入校培训,切实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拓展社会实践新场景。搭建校外社会实践平台,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调研、访企拓岗等活动贯通社会实践、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结合专业特色与企业资源开展校园科技竞赛、文化节等校内活动,打造校内外结合的实践大课堂。抓实实习实训关键期。优化实习内容,建设高标准实习基地,增加生产性实习比重。依托校企任务式培养深入推进“大国工匠”项目,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精神。完善实习评价标准,注重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由校企共同对学生实习实训进行科学评价,确保质量与效果。
加强党建引领,确保育人方向。高校应发挥政治优势,锚定党建引领“坐标系”,筑牢思想“原点”,校准机制“向量”,划定责任“象限”,强化担当作为。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明确目标导向、深度联动主体、抓实关键环节,高校能够有效构建“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实现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心理磨炼的有机统一,全面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和心理品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新湘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