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为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用好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提供了根本遵循。持续深化数据整合、强化智能应用、筑牢安全防线、完善制度保障,让大数据成为正风反腐的“智慧引擎”。
坚持数据整合与标准统一双向发力。数据贯通是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的基础前提。要统筹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数据整合,打破“信息孤岛”,构建全域覆盖的反腐数据资源体系。明确数据归集范围,重点加强对资金流向、权力运行等关键数据的动态采集与更新,推动纪检监察、金融监管等关键部门数据的系统集成与有序共享,建立覆盖“人、事、钱、权”的全息数据库,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复用”;统一数据标准规范,制定反腐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的统一标准,解决不同部门数据不兼容、口径不一致问题,确保数据“能共享、可比对”。建立数据共享长效机制,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责任清单,通过“数据跑路”替代“人工跑腿”,为精准监督提供数据支撑。
坚持智能分析与精准预警同频共振。精准发现线索是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的核心目标。要聚焦腐败高发领域和权力运行关键环节,构建靶向性强、精准度高的智能分析体系。围绕物资采购、选人用人等重点领域,研发针对性强的数据分析模型,精准识别并敏锐捕捉“虚假合同”“利益输送”等线索。完善智能预警机制,设置大额资金异动、同一IP地址参与多项目投标等异常阈值,一旦触发预警,系统自动推送线索至纪检监察部门,推动监督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深化数据关联挖掘,运用算法分析不同数据间的潜在联系,让隐性腐败无处遁形。
坚持技术创新与安全防护同步推进。安全可控是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的重要保障。要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筑牢数据安全防线,实现“赋能”与“防护”两手抓。探索前沿技术场景应用,将区块链技术融入工程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等环节,利用其“不可篡改、全程留痕”特性,确保交易过程透明可追溯。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信访举报件、舆情信息等文本数据进行自动分析,提升线索提取效率。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用加密传输、权限分级等技术手段,严防数据泄露、篡改和滥用。定期开展数据安全风险排查和应急演练,确保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在安全轨道上推进。
坚持制度完善与能力提升深度融合。制度保障与人才支撑是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的长效之基。要建立健全配套机制,明确数据使用、线索处置、结果运用的流程标准,避免“随意用数”“粗放分析”。建立数据成果转化机制,将大数据分析发现的共性问题与制度完善挂钩,推动相关部门堵塞漏洞,实现查处一案、治理一域。加强干部能力建设,开展大数据反腐专题培训,提升纪检监察干部运用数据模型分析的能力,培养“懂业务、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干部主动适应技术变革,将数智思维融入监督执纪全过程,不断助力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行稳致远。
(作者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 新湘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