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21期甚么话
        
        
读懂杨振宁的“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杨振宁先生心无旁骛、躬耕不辍,在现代物理学乃至整个科学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他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是“宁拙毋巧,宁朴毋华”,这是他的治学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
宇宙不骗人,公式不认巧。杨振宁的人生经历和“宁拙毋巧,宁朴毋华”这句话都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拙”到极致,反而最巧;“朴”到深处,才见真章。伟大的科学发现,常常植根于优秀的科学品质。真正的长期主义,往往藏在那些“拙劲”里。
——《人民日报》(作者:谷业凯)
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顺民意得民心
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在台湾岛内,民进党当局顽固谋“独”挑衅,歪曲抗战历史真相,否定抗战胜利成果,炮制宣扬“台独”史观,大搞“去中国化”;美国等一些国家歪曲挑战联大第2758号决议,翻炒所谓“台湾地位未定”的谎言谬论,进而为台湾谋求“国际空间”铺路。以国家名义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就是要坚决挫败“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图谋,有力彰显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具有无可辩驳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普遍共识和基本格局。
——人民网(作者:张烁)
深圳“卷尺哥”走红,城市治理就该不惧“挑刺”
最近,深圳一位小哥火了。两年来,他带着一把卷尺,穿梭在深圳的大街小巷,专门给公共设施“挑刺”。
建设文明城市的关键,不仅在于完成某些特定指标,更在于以谦抑、包容、温和的姿态,关注发展细节、耐心倾听民意,不断推动城市向更舒适、更安全、更可亲、更可爱的方向迈进。城市治理就该不惧“挑刺”,包容更多像“卷尺哥”这样的较真声音,正是文明发展的一种折射。
——《中国青年报》(作者:任冠青)
修复戈壁滩大字何以引人共鸣?
近日,一则“新疆哈密戈壁滩‘为人民服务’大字遭到破坏,网友驱车2000多公里修复”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
“六十年代官兵建地标,今天普通人护地标,精神代代传”“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向老一辈致敬”……网友们的留言评论,是对UP主修复行为的点赞,也是对集体记忆和革命精神最生动、最鲜活的传承。今天,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无论变化多大、进步多快,每个人都应该不忘初心、铭记来路。
——人民网(作者:林风)
- 新湘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