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软实力,也是硬支撑 
          ——学习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
        
        
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前不久热播的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给了答案:文化是灵魂,文化兴百业旺。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文化建设摆在战略全局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
文化的力量是深远的,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基础在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指出:“浙江在没有特殊政策、没有特殊资源的情况下,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浙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强调:“今后一个时期浙江能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文化力量的深刻认识、对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和对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工作力度。”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文化的深层次、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坚持用战略的思维、时代的要求、发展的眼光审视,擘画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引领推动浙江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启示我们,强有力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是先决条件,也是动力源泉,更是根本标志。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对悠久历史文化的辉光日新。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近现代的一种重要形态、载体,也是中华核心道统的一种传承。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湖湘文化不仅有“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万千气象,更有“学达性天”“开其智而蓄其德”的包容互鉴,成为走向主流、引领潮流的优秀文化。新时代,我们要热爱湖湘文化、发展湖湘文化,让湖湘文化在今天发挥更大作用,在未来继续产生深远影响。坚定文化自信,是对厚重革命文化的崇高礼赞。湖南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建政的重要策源地,走出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革命文化是湖南最宝贵的文化资源。三湘大地遍布着革命先烈的红色足迹,宛若“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熔铸在这段历史之中的红色血脉永远不会淡化。我们要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从脚下这片红土地吸收深厚养分,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坚定文化自信,是对活跃现代文化的与时俱进。广电节目沁人心脾、书报出版精品迭出、演艺舞台多彩纷呈、湘绣精品走出国门、浏阳花炮响遍天下,都是湖南活跃现代文化的表现。从更深层次讲,湖南活跃现代文化,是源自吸纳时代精华、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的先进文化,是凝结于越来越成为凝聚力和创造力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综合竞争力重要因素的创造文化,是传承于湖湘文化并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活力文化。这也是我们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的重要依托。
文化的力量是持久的,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厚植精神沃土、培育文明风尚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化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一般而言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类似一个同心圆,物质文化居最外层,精神文化则属核心层。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精神的能动作用,强调“物质文明的发展会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精神文明的发展又会成为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鲜明提出“发挥思想道德凝聚人心、引导行为的作用”,指导推进浙江全域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这启示我们,文化即“人化”,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各个领域,需要放在工作全局中统筹把握、协同推进。满足新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这对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比如,如何广泛凝聚共识、纾解社会情绪、激发奋进力量;如何适应信息化要求挺进主战场,建设网上美好家园;如何进一步防治“吃喝风”“打牌风”“红包风”“送礼风”,助推政治文化、廉洁文化建设,都要更加透彻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拓展新领域。目前,对于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和网络主播、自媒体从业人员等新就业群体,思想道德建设还没有完全覆盖。此外,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新出生人口出现减少现象,农村返乡人员在增加,等等,都是必须面对的新课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传递温暖光明的正能量。探索新载体。近年来,湖南持续开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新时代新雷锋”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工作,推进“我的韶山行”全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打造“雷锋家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品牌,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取得良好成效。面向新的征程,要因地制宜、精准精细,从深化红色教育、推进移风易俗、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丰富载体,发挥好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
文化的力量是刚健的,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核心在于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化精品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将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能力作为构成浙江综合竞争力和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他指出:“浙江文化要再现辉煌,就必须创作和生产出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文化精品,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一批反映时代特征、代表国家水平、体现浙江特色的精品力作,并使之成为浙江作为文化大省的重要‘名片’。”在习近平同志指导推动下,浙江文化精品创作迎来大爆发,走在了全国第一方阵。这启示我们,打造文化软实力要有标志性成果,尤其要体现在有一大批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力作。唯有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才能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文化建设大潮中拥有崭新的文化地位。更加突出抓规划。适应文艺创作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既从宏观层面绘就“全景图”,做好中长期规划,着力加强对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引导,着力加强对农村、少儿、科技等题材的创作引导;又更加注重从微观层面绘好“施工图”,强化重大主题牵引、制定规划指引、评奖评论引导等举措,形成梯次储备、压茬推进格局。更加突出强原创。原创能力是想象的放飞,是创作者独立观察、思考,不懈进行审美发现和艺术创造的魄力与实力。树立出新才能出彩的理念,突出抓好重大示范性项目,加大对文学、剧本、词曲等原创性、基础性环节的扶持力度,实施电影剧本、戏曲等文艺孵化计划,在选题立项、生产加工、修改提升等环节持续发力。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周立波、丁玲等老一辈文艺家为标杆,提倡一丝不苟,“多沉淀沉淀”,多打磨打磨,在“一亩三分地”精耕细作。更加突出繁荣新大众文艺。新时代新征程,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被极大激发,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变化。从动漫、网络直播到短视频、微短剧,从生态写作、历史写作、旅行写作到大众摄影、沉浸式文娱,不同文化形式“破壁”融合,令人目不暇接。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关注他们、团结他们、引导他们、扶持他们,推动各类新的大众文艺样式健康发展,激发人民群众创作文化、塑造文化、发展文化的强劲动能。
文化的力量是澎湃的,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紧要在于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无中生有,才会样样都有”。浙江的文化建设实践历程,一再印证着这个道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旗帜鲜明提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引领浙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浙江特点的文化改革发展之路。如今,“六小龙”、《黑神话·悟空》等在全球大放异彩,就是“浙江文化现象”的生动体现。这启示我们,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惟用“创新之犁”耕耘文化沃土,才能激发更加强劲的“点火系”和“动力源”。文化已经成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重要名片、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前有标兵在奔跑,侧有强兵在发力,后有追兵在加速”,迫切要求破除障碍藩篱,让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坚持人文精神的先进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既守护有形的历史肌理,更激活无形的文化基因。强化经济发展的人文价值取向,更加重视社会公平、分配正义、伦理道德、权利保障等经济发展的人文目标,更加凸显对创业创新的支持、对失败的包容、对年轻人追逐梦想的支持。推动湖湘文化同当代社会相适应、同现代化进程相适应,让新时代的湖湘文化更多体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上,体现在改革创新上,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坚持文化产品的先进性。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路径,是湖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最近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到2030年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这意味着智能经济时代正加速到来。我们要抓住这个重大战略机遇,在宏观层面实施文化装备制造提升工程、数字化引擎点亮工程、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工程,在中观层面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主引擎、行业服务支撑者、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者,在微观层面建立重点文化科技企业、人才名录和服务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当前文旅业正从更多依赖资源禀赋大规模投资、大面积开发向注重内涵提升、科技赋能、打造特色的方向发展,更加追求文化共鸣、情感互动等深度体验,应从“堆砌资源”向“锻造内核”转变,从“刚性管控”向“弹性治理”转变,从“普惠服务”向“精准赋能”转变,做深做透“文旅创新”“文旅品牌”“文旅服务”文章。文化业态正呈现“无边界”趋势,要抓住创意这个“富矿”,促进文化与制造、体育、农业、康养等融合,推出更多具有湖湘特色的现代新产品。坚持文化体制的先进性。始终坚持在全面推进改革的系统布局中统筹,着力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改革、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改革、文化领域数字化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网络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建立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与转化的协调机制,密切产业与事业、消费与市场的有机衔接,努力打造文化创新创造新高地和人文经济新高地,开创生机盎然、气象万千的文化盛景。
- 新湘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