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扎实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来源:2025年第21期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1日 10时55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扎实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png

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党中央决定设立5年过渡期,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湖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牢“精准扶贫”首倡地政治责任,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脱贫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地区发展动能明显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基本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体目标。

聚焦“守底线”,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效能。健全“三员三网”精准监测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常态监测和集中排查,定期组织部门数据比对预警,全面推行线上“一键申报”,以县为单位建立帮扶措施库,推动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对受灾严重农户实行先帮扶再纳入,全覆盖开展监测对象帮扶成效评估,实行“绿、黄、橙”三色管理,持续提升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效率。全省累计识别监测对象22.1万户58.9万人,已消除风险15.4万户42.7万人。常德市推行“一户一画像”识别办法,通过“问、算、判、评”逐户分析研判风险,提高监测对象识别精准度。绥宁县推出“码上谈”走访模式,把数据信息、政策成效、诉求问题装进二维码,实现结对帮扶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根本转变。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全省累计劝返辍学学生6097人,发放资金87亿元、资助学生678.9万人次;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基本医保全覆盖,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570.18万人次;完成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58181户;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4315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8%,“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问题实现动态清零。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全省农村低保指导标准从2021年的4300元/年提高至2024年的5400元/年,增幅达到25.58%。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认定农村低保对象147.84万人。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向61万困难残疾人和87万重度残疾人发放补贴16.71亿元。

聚焦“促增收”,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推动帮扶产业提质增效。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保持总体稳定,累计支持建设37个省级巩固成果园、207个村高质量庭院经济试点,引导规上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等,带动87.53万脱贫户和16.13万监测户参与产业发展。优先发展到户产业,建立“多补人头、少补砖头,多补老乡、少补老板,多干多补、少干少补”的“三多三少”奖补机制,实施分层分类激励帮扶,引导81.3万脱贫户发展种养业。扎实推进帮扶产业项目“四个一批”分类处置,全省摸排帮扶产业项目4.75万个,完成2637个盘活调整项目处置。张家界市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户利益联结全覆盖。强化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建立劳务协作对接机制1654个,对外出务工脱贫人口全覆盖发放交通补贴,全省脱贫劳动力有组织劳务输出109.51万人。出台巩固壮大乡村车间政策措施,认定100个省级乡村车间,全省6991个乡村车间吸纳就业34.4万人。出台返乡回流脱贫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帮助1.38万人实现再就业。出台乡村公益岗位管理办法,规范安置16万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地就近就业。全省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251.7万人,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数的108.2%。规范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全面清查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帮扶项目资产,健全后续管理、动态监测、规范处置等长效管理制度,定期监测评估经营性资产运营状况,分类施策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2024年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11元,增长6.7%,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21.09万元,增长12.78%。

聚焦“增动能”,大力推动重点区域发展。推动脱贫地区主导产业发展。累计安排有效衔接资金294.7亿元,重点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融入全省百千亿级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从今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安排6亿元打造柑橘、蔬菜、茶叶、中药材、水产、家禽六大特色产业集群,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县域主导产业提质升级。脱贫地区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和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别达到1003家、5450家。加快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跨越发展。建立省级领导联系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制度,实行任务、问题、责任“三张清单”管理,强化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支持,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省内对口帮扶建设产业园区14个,实施产业项目233个,助销农产品2.44亿元。支持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融入发展。全面推行公共服务属地办、代理办、上门办“三办”机制,实现43项群众高频办理事项“不出小区”随时办。建成就业帮扶车间1838个,33.03万“两有”搬迁脱贫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就业率连续四年达到99%以上。配套建设一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群众品质生活需求。

聚焦“美环境”,加快建设“和美湘村”。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制定农村厕所建设管理地方标准,累计新改建农村户厕139.2万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0%。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减量与再生资源回收,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403座,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98.75%。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约50.08%。省市县三级累计建成美丽乡村12162个。“首厕过关制”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怀化市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共五美”模式等3个经验做法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十大典型案例。不断提升乡村善治水平。深入推进“抓党建促振兴”,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展高价彩礼、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治理,行政村制定村规民约,县市区出台惠民殡葬政策,创新推广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屋场会等模式,新化县油溪桥村集体经济“共商共建模式”等19个案例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全省15个乡镇、148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持续改善农村精神风貌。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活动,大力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积极举办“欢乐潇湘”“湖南公共文化进村入户·戏曲进乡村”“村BA”“村跑”“村厨”等文化活动,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发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示范引导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