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决胜小康
——精准施策聚力脱贫攻坚 攻城拔寨决胜全面小康

作者:王香平 陈晋 来源:《新湘评论》2021年第11期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02日 10时39分36秒 编辑:陈家琦


2014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今后五年党和国家各项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展示出坚定的决心和扎实的行动,以兑现这一庄严的历史承诺。


352126.jpg


2012年11月15日,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了同中外记者见面的会场。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勾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那就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那将是怎样的一幅美好图景?“小康社会”饱含着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首相传作于西周的诗歌,生动地反映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但是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华民族陷入了积贫积弱的悲惨状况,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次次化作泡影。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启以来,“小康”成为了一个政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同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对方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邓小平想了想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小康’这个概念,就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

从1980年开始,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短短几年内,全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800斤。温饱,这个长期困扰中国的社会基本问题,就此得到了初步解决。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确定了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1990年,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第一步战略目标实现。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第二步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

如何切实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谋划全面依法治国后,党中央决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研究“十三五”规划建议问题并提出建议。

从2016年到2020年,“十三五”时期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高度契合,“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这就意味着,“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

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很多人梦想中的家园。让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的迫切愿望。

随着雾霾造成的空气污染加剧,PM2.5这个代表细颗粒物的陌生专有名词,迅速为全社会所熟知。在不长的时间里,北京、天津、武汉、南京等大城市PM2.5出现爆表。环境污染成为近年来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2014年2月25日,北京又一个重度雾霾天。如何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区调研。参观市规划展览馆、走访老胡同、考察用水安全、关心绿色出行……一路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点始终没有远离环境问题。他坚定地说,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要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空气质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破除单纯以增长率来论英雄的紧箍咒到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红线观念,一种新的生态文明理念正在牢固树立;从“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到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一系列生态文明举措扎实推进,一幅天蓝、草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虽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样的小康,不是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但如果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全面小康也不能让人信服。

河北省阜平县位于太行山深处,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据史料记载,“阜”为“盛”,县名寓“兴盛平安”之意,寄托了千百年来世世代代阜平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然而,这个距北京仅260公里的县城,人均生产总值却不及北京的七分之一。

如何为贫困的革命老区人民找到脱贫致富的道路?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一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踏雪来到阜平县两个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的村子进行考察调研。

在阜平县骆驼湾村,习近平总书记和村民唐荣斌、顾宝青夫妇拉起了家常。从家里几个孩子、吃什么饭、电视能收看多少台、电话能不能打长途到家里的支出、收成、看病、吃药等等,习近平总书记问得非常详细。临别时,他给乡亲们送上了米、面、油、被子和大衣等慰问品。

邻近骆驼湾村的顾家台村,全村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70%,是个特困村。在村委会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习近平总书记与基层党员干部、普通群众比邻而坐,听真话、摸实情。时任阜平县顾家台村村委会主任顾文兴后来回忆说:“总书记非常和蔼,坐在这里和你说话,就和俺平常人一样,就问老百姓民生问题,问咱们吃了什么,穿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他提到国家的救灾物资发放下来以后,说话时候非常激动,说各级要是克扣救灾物资、救灾款项,是极大的犯罪,他所说的话都说到老百姓心坎上了。”

在听取了村民们的踊跃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嘱咐要原原本本把党的政策落实好,大家要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河北、甘肃、湖南到内蒙古、河南、新疆,从陕西、贵州、吉林到江西、重庆、安徽,再到黑龙江、宁夏、青海,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山高路远的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在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都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调研的足迹。看真贫、知真贫,察实情、谋实策、出实招,党中央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行事风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同干部群众座谈时殷切嘱托:“我们在抓扶贫的时候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一些好高骛远的目标,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一个是发展生产,实事求是地讲,能抓什么,实实在在地抓起来;一个是从公共服务的角度,像这种贫困村,应该给它得到什么保障,给它切切实实保障起来;第三个就是为了下一代,我们能做些什么事情,我想我们现在到2020年以前,把这些事情做实就行了。”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党中央吹响了集结号,也立下了军令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结各地实践和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攻坚,核心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正是按照这一思路,党中央部署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的脱贫攻坚战略。这就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说,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从改革开放初期的7.7亿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5575万人,再到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的区域还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对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城市和乡村、不同区域承担的主体功能不同。青海和西藏的主要区域是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世界第三极,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极大。如果盲目开发造成破坏,今后花多少钱也补不回来。但是,在现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体系下,只用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发展水平,这些地方必然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因此,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且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这是习近平30多年前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铭记的一句中国古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民生保障方面。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着力保障基本民生。”针对不同社会群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明确而精准的民生保障思路。

我们有1800万左右的城镇低保人口,对他们而言,要通过完善各项保障制度来保障基本生活;对1.3亿多65岁以上的老年人,要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增强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对2亿多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要让他们逐步公平享受当地基本公共服务;对上千万在特大城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等其他常住人口,要让他们有适宜的居住条件;对900多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要让他们有一门专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和稳定收入,等等。

针对特定人群面临的特定困难,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践行,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生动图解。

2016年4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到合肥一下飞机,就驱车1个半小时来到金寨县,在瞻仰金寨县红军纪念堂、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后,又沿着山路乘车1个小时,来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考察脱贫工作。在贫困户陈泽平、汪能保、汪达伟、汪达开、陈泽申家,他详细察看住房和陈设,了解贫困原因、贫困程度,通过扶贫手册看脱贫措施定了哪些、落实怎么样。当地干部沿途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茶园、鱼塘、小型光伏电站等扶贫项目,习近平总书记一一询问生产经营、成本效益,同大家一起算脱贫时间账。

习近平总书记在农家院落同村民们进行亲切交流。他指出,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我国扶贫开发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也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总结我们党走过的扶贫开发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在国际风云激烈变幻的过程中,我们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岿然不动,就是因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好处。‘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我们共产党人必须有这样的情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为民造福,而只有做到为民造福,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回首过去,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展望未来,我们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而奋斗。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决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