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坚持开拓创新

作者:胡新良 来源:2022年第13期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04日 04时11分50秒 编辑:陈家琦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开拓创新”总结为党历经磨难考验而永葆生机活力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指出“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成功经验,对于我们把党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创造新的伟大奇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伟大事业的开创源自开拓创新

自成立之日起,党就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奋力开拓、锐意进取,始终坚持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敢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路。

在建党之初和革命早期,我们党由于思想理论准备不足,加之缺乏革命的实践经验,党内曾先后受到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教条主义干扰,尤其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不顾中国革命的实际,教条化对待马克思主义,将苏联的革命经验照搬照抄到中国,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在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极大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科学回答了中国革命道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极大地推进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结束旧中国受尽屈辱的历史,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历程。


伟大事业的发展得益开拓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吸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不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不断深化“在中国怎样建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的认识,创造性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等科学理论,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这些独创性的理论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再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在中国这样贫穷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在党的这一系列独创性理论成果的指导下,党领导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政治制度,实现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党带领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构建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伟大成就。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并结合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科学回答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发展生产力直接联系起来,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的科学认识;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通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开放的转变,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创造了中国崛起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党的百年奋斗史表明,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我们党都没有照搬照抄现成经验,走的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中国遇到的实际问题都是通过党开拓创新来解决的。面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历史条件,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不断把党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创造出一个个令世人惊叹的伟大奇迹。


伟大事业的赓续需要开拓创新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还将面临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艰难险阻。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必须始终挺立时代潮头,胸怀“国之大者”,坚持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历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党和人民的事业要不停顿,理论创新就要不停顿。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党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就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继续推进守正基础上的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守正创新,他指出,“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有着守正创新的传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持守正和创新的统一,不断发挥制度效能。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此同时,又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合乎人民意愿,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向顽瘴痼疾开刀,坚决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更加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实现各项制度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让党的伟大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旺盛生机活力。

继续推进传承基础上的文化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属于上层建筑,但始于实践。中华传统文化是农耕文明下的精神产品和思想结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就必须有所扬弃、有所创新,与新的时代特点相结合,努力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不断激发各领域发展的创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必须把握世界大势,顺应时代潮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始终与时代同向同行。从全球范围看,正在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发展势头明显,创新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调动全社会的创新热情,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我国成为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国家,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掌握关键技术和核心专利,并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把竞争的主赛场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

开拓无边界,创新无止境。只要我们充分挖掘创新潜能,尽情发挥创新才干,竭力提高创新成效,用创新开辟发展新空间,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就一定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