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搞乱”了的文字

作者:彭康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5年02月03日 05时12分39秒 编辑:redcloud

也许是经常搞文字工作的缘故,对中国文字的变化和运用比较关 注。有人说,这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网络的广泛运用、民意的充 分表达,中国有很多文字被“搞乱” 了,甚至不敢随便用了,仔细一 想,的确有些道理。近日在某杂志上看到一小段对“搞乱” 了的文字 的戏说,会心一笑的同时,不免有些思索。
小姐:从尊贵到低俗;美女:从惊艳到性别;老板:从稀有到泛 滥;同志:从亲切到敏感;鸡:从禽类到人类;房事:从个人隐私到大 众痛苦……
    先说“同志”吧。《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同志”的解释有两 条:一是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特指同一个政党的成员;二 是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 努力”的遗训是最好的诠释。其实在中国古代,“同志” 一词就有了,只是运用较少,与“先生”、“长者”、“君”等差不多,都是朋友之间 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左传》中就有“同德则同心,同心 则同志”之说。国人对“同志”的熟悉是在近现代,特别是中国共产 党成立后,“同志” 一词就有了新的、亲切的定义。中国共产党一大制定的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 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 的同志。”这可能是我党正式文件中最早使用“同志” 一词。从此, “同志”成为党内之间的正式称谓,成为共产党员的象征和标志。在战 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叫一声“同志”,是那么亲切和温暧,它饱含着血 浓于水的阶级情谊,它代表着信任和忠诚。解放后,“同志”更是成为 了党内、国内甚至国际友人之间交往的统一称呼,它象征着团结、平 等,它拉近了党和群众以及人们相互之间的距离。直到今天,“同志” 的称谓仍然是人们对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美好的记忆之一。然而, 曾几何时,“同志”竟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成了一种带有歧视甚至鄙 视的称谓。不仅人们之间如此认为,甚至连媒体也加以宣传和炒作。从 亲切到敏感,从口头禅到忌讳提,从满口答应到矢口否认,“同志”背 后蕴含的不再是深情和温暧,而是略带讥讽的嘲笑和调侃。现在你喊别 人“同志”,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回答是,“我可不是同志,别乱说”。不 可否认,时代的发展总会带来新奇变化,总会接纳一些新生事物,然 而,博大精深的汉语系统就不能创造一些新的词汇,就没有其他更好的 替代词吗?非要把还没有完全过时,甚至饱含着历史感情的字眼,硬安 上一个大相径庭的意思吗?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鲜色彩,还是我们恶 搞时代所带来的精神垃圾?
    再说“小姐”。“小姐” 一词在《新华字典》中是指:旧时尊称未 出嫁的青年女子;现在泛称年轻女子,用于交际活动。不论是在旧社会 还是新时期,“小姐”原都是^'种尊称,象征身份,代表青春和美好。 然而历史似乎和人们开了个大玩笑。“小姐”这个称呼很久以前原非美 称,多指地位卑下的艺女。近代时,有所提高,曾专属大家闺秀。解放 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个词再度风光,有青春靓丽的美女之意, 如“环球小姐”、“港姐”、“星姐”等。而如今又是面貌皆非,沦为低 俗之词,被大多数年轻女孩所忌惮,甚至大有谈“小姐”色变的情形。 曾经人人羡慕的词境,现在成为个个唾弃的代言。
    还有粉丝、钢丝、玉米、游击、上帝、网友等等,词义已完全改变,让人啼笑皆非。现在都不敢轻易提网友了,很容易让人猜想是否有什么隐私;如今个个都成了上帝,那谁才是真正的上帝;粉丝不能吃, 玉米不用种,游击不属革命队伍,长城都变成国粹麻将了(更不用说网 络造字,如冏0音(叩,古同“冏”,原指光明。在网络文化中,它的 内“八”字视为眉眼,“ 口”视为嘴。含义就是:作为头,表达沉重的 思想;作为脸,表达浪漫与激情;也常常表示郁闷的表情〕、蔞〔把 “不要”两个字快速连读,你就会很容易猜出它正确的读音&'0,意思 就不用说了吧1、王0玉的点儿点得不是地方,当然就是有瑕疵的玉, 念“俗”)、踩0音⑴轧古同“梅”。这个“踩”字由两个“呆”组 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傻很天真1等,让人眼花缭乱、 匪夷所思。“搞乱” 了的文字天天刷新着我们对新鲜事物的认识,人们 在被动接受的同时,也只好习以为常。
    中国的文字恐怕是世界各国中历史最悠久、含义最丰富、词义变化最多的,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从动词到名词、从贬义到褒义、从忌讳到 通用、从宫廷到市井、从官场到民间,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千年的人 们早已熟悉变化的词义,但面对现在越来越乱、将来可能更乱的文字, 我们不禁要问:凡此种种,难道真是因为我们汉语系统天生的缺陷?难 道这就是富于创造的中国人对中华文字的革新?还是因为某些人思维上 的懒惰,甚至是为了大捞噱头的恶搞呢?我们不排斥新生事物,也不反 对对语言文字的创新,但我们需要的是对传统文字的扬弃。挖空心思地 套用成语和名言,混淆视听地随意改变词义,恐怕留给时代和未来的不 再是精神财富,而是历史笑柄。“搞乱” 了的文字背后,是“搞乱” 了 的思想认识,不尊重自身文字的民族,终将被文化所抛弃。统一文字 易,统一思想难,也许有一天当我们通过文字追寻中华文明时,我们已 离题太远太远。

    (作者为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科员)

上一篇 对接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