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师孟:为军工后勤鞠躬尽瘁
吴师孟(1899—1942),1899年生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平江起义。土地革命时期,在湘鄂赣边坚持斗争。抗日战争时期,编入新四军,任新四军第二师军工部长。1942年8月病故。
1942年8月,盱眙县境内举行了一个简朴却肃穆的高规格追悼会,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亲致悼词。被悼念的不是在战场上牺牲的战斗英雄,而是为新四军军工后勤工作鞠躬尽瘁的新四军第二师军工部长吴师孟。
1938年,新四军皖南歙县岩寺整军之初,全军后勤供给仅相当于一个丙等师,物资、经费都异常缺乏,急需大量军需人才。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军需主任的吴师孟受命筹办军需培训班。他领导开办6期培训班,将自己早年开旱烟铺积累的经营本领,以及在红十六军担任会计科科长、军经理处处长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短短的时间内培训出大量军需人才,为应对国民党当局“饷款不济,军食不足,军装不备,弹药不充,枪械不补”带来的困境提供了人才保障。
皖南事变后,吴师孟和战友们经过浴血战斗,突破敌人重兵封锁,到达了江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组建军工部,军需工作经验丰富的他奉调担任副部长,协助部长抓兵工建设,短短数月成绩斐然。
1941年8月,新四军军工下放,吴师孟调任第二师军工部长。他坚决贯彻军部要求,带领同志们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土法上马,白手起家办军工,自筹资金,自购原料,自行解决矛盾和困难。兵工厂没有厂房,就租用农民的两间草屋。草屋太小,又借用仙墩庙的大雄宝殿。兵工厂缺少钢铁等原料,吴师孟就走村串户,收购木炭和废铜烂铁和土硝;兵工厂缺少车床工具,他设法从敌占区购置了1台4尺皮带车床、1台皮带钻床和1台牛头刨床;缺少技术,他亲自带人到有技术的老师傅家虚心求教……他任命吴运铎为兵工厂厂长,将他培养成著名的“枪炮大王”。在他的带领下,二师很快就建成自制手摇汽锤、人推发动机等30多部土设备,每年可生产复装子弹60万发,还生产迫击炮弹和地雷的兵工厂。
1942年8月,正在二师兵工事业蒸蒸日上之时,43岁的吴师孟却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他去世后,战友们沿着他的脚步继续前进。
吴师孟和他的战友们,默默耕耘军工事业,推动新四军军工事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修械到研制,从而产生了质的嬗变,为新四军近2.5万次对日作战中取得的辉煌战果做出了突出贡献。据《新四军战史》载,1938年4月,全军仅有炮1门、机枪57挺、长短枪6231支;到1945年7月,拥有炮194门、机枪3237挺、长短枪10万支,地方武装尚有机枪865挺、长短枪5.8万支。
2014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吴师孟的名字赫然在列。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