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套路”观念不改,形式主义难除

作者:吴金 来源:2025年第17期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1日 09时35分06秒 编辑:杜庭语

“套路”观念不改,形式主义难除.png

当前,随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不断推进,形式主义的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但值得警惕的是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和变异性,可能随时改头换面、反弹回潮。作为一种作风病,要绝其源、断其根,除了要有严的整治措施,还得在思想作风上来一次大扫除,特别是要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彻底摒弃“套路”观念。

说起形式主义,大家都深恶痛绝,有的还深受其害,被折腾得筋疲力尽。但为何形式主义总是死而不僵、禁而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形式主义在很多时候已成为一种惯性思维,甚至是路径依赖,其“套路化”“模式化”的操作让人省心省力,其“闻着臭,吃着香”的“好处”让人难以割舍。比如,抓工作落实,把会开了、把文发了,潜意识里就认为可应景交差了,直接把想法当做法,把布置当落实;又比如,起草文稿,对着上头的抄抄,拿着以前的改改,拼拼凑凑就行了,能不能反映实际、解决问题都不去深究;还比如,搞调查研究,习惯了被安排,走“经典线路”,看“盆景典型”,在形式主义的表演中上下配合默契……

正是因为有这样那样的工作“套路”,一些干部患上了“套路依赖症”,一事当前,不管条件、不顾实际先想到的就是各种现成“套路”。这也是一些人为何一边抱怨形式主义,一边却又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原因。因为事到临头,好像除了这些“套路”,也没有别的更好办法。

从这个角度来看,形式主义根在惰性。毛泽东同志就曾一针见血指出:“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不动脑子的东西。”正是因为思想上的惰性引发行动上的因袭盲从,当惰性成为惯性,一些人就习惯了不动脑、不深入,凡事都凭着“惯性”来,跟着“套路”走。更有一些“官油子”深谙各种搞形式、走过场的“套路”,把“玩套路”当本事,欺上瞒下,左右逢源,极大地助长了这种歪风。

“套路玩得深,谁把谁当真?”形式主义最大的危害就在于“虚”“假”“浮”。一旦“套路”观念大行其道,大家都玩虚的、搞假的,只求浮在表面,就没有人真心去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如果大家都习惯了“套路”,任由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固化,就不再有人追求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我们的活力和创造性也必将丧失。

“套路”观念本质上是一种敷衍应付、投机取巧的作风心态。当然,我们讲反对“套路”,不是讲不要历史经验,也不是讲要放弃一切既定的规则模式,而是指在思想状态和工作方法上要抵制慵懒散漫的作风和投机取巧的心理,要克服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不把模式当万能公式,不让一些好的方式方法在盲从因袭、跟风操作中变形走样,不让“必要的形式”全都沦为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害死人,比形式主义更可怕的,是深陷其中而不自知,是都“能看破却不肯道破”。当形式主义的“套路”成为一种消极的观念文化,大家都熟稔于心,彼此心照不宣,任由其肆意“潜行”,我们就很难从根子上彻底铲除形式主义。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