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把老百姓的感受作为导向标尺

作者:辛湘平 来源:2025年第17期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1日 10时55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把老百姓的感受作为导向标尺.png

“生活是不是幸福,这要让老百姓自己评价,我们说得眉飞色舞,老百姓无感,那是不行的,说明没抓对地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时的一番话,质朴而又深刻,充分彰显了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同样强调要重视老百姓的感受,他说:“老百姓的感受在哪方面最强烈,大家一定不要忽视了。‘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古人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何为“以百姓心为心”,对于从政者而言,就是要把老百姓的意志作为自己的意志,把老百姓的感受作为自己的感受。只有与老百姓“共情”,对他们的冷暖感同身受,对他们的心声息息相通,把老百姓感受作为衡量工作实效的导向标尺,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把老百姓的感受作为导向标尺是为民宗旨的内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回望党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历史和实践也一再证明:任何时候,只有重视老百姓的感受,才能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如果忽视老百姓的感受,必然背离民心民意,最终动摇执政根基。

把老百姓的感受作为导向标尺是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百姓的感受是最真切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不在于数据有多漂亮、材料有多扎实、PPT有多花哨,关键是老百姓要感受得到。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说:“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过程中,要多想一想是否符合实际,是否顺应民心,是否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把“老百姓满意不满意、老百姓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老百姓的感受作为导向标尺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原则。怎样才能知道老百姓的真实感受?那些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对老百姓感情冷漠的人,是很难了解真实的民心、民意、民情的。只有深入践行群众路线,真正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中去,老百姓才会敞开心扉,把真情实感告诉你。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带着感情真正沉下去,多倾听群众的心声,只有摸清了群众的急难愁盼,了解群众的关切,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才能让手中“干的事”成为群众“盼的事”。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老百姓是天,老百姓的感受必须要看得到、听得见。只有把老百姓的感受作为我们工作的导向标尺,真正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就一定能获得“人民”这位“阅卷人”的掌声。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