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登顶不易,前路更难
高市早苗:登顶不易,前路更难
沈德良
10月4日举行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今年64岁的高市早苗战胜了新生代的小泉进次郎,一洗去年落选的败绩,成为日本自民党成立70年来首位女性总裁。
通常情况下,如愿以偿的高市早苗,已将一只脚跨过下一任首相的“门槛”。未料,“人算不如天算”。与自民党结盟26年的公明党关键时刻割席断义,宣布退出执政联盟,并声明在随后的首相选举中不会投票支持高市早苗。这一重大变故,不仅让高市早苗接任日本首相横添变数,让已处于颓势的自民党遭遇新的打击,更可能导致日本政坛加速滑向新一轮“碎片化和无效政治”的乱局。
胜也派阀,难也派阀
相比其他政界人物,高市早苗没有显赫家世,没有派阀依托,也缺少党内人脉。这次能在男性包围中成功突围,有赖于前首相麻生太郎麾下“麻生派”的鼎力相助。
本届选举的其他4名候选人中,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之子小泉进次郎是高市早苗的主要竞争对手。作为门阀之后,小泉进次郎一开始便以高出高市早苗2.8个百分点的支持率登场。高市早苗虽是安倍晋三的得意门生和铁杆拥趸,但安倍遇刺身亡后,她便与丑闻缠身的“安倍派”保持若即若离的立场。作为党内最大派别统领的麻生太郎,发挥出老练政客的手腕,选定相对弱势的高市早苗作为“政治押注”,让高市早苗爆冷并以较大优势胜出。
派阀托举,虽成就了高市早苗,也捆住了她的手脚。从已公开的人事安排来看,高市早苗虽顶着党魁的光环,但背后却是前首相麻生太郎的“家天下”——未来自民党内关键职务几乎一半以上为“麻生派”掌控。这种“论功行赏”式的人事安排,自然会引发其他派阀心生不满。这次,公明党与自民党分道扬镳,除不肯在规范政治献金上作出明确承诺外,高市早苗对麻生太郎以及原“安倍派”骨干、“黑金”丑闻重要涉事者之一萩生田光一委以重任,也是引发公明党不满的“爆点”。
日本实行的是议会内阁制,首相须由议会选举产生。换句话说,自民党总裁并不是天然的日本首相,只是获得了通往首相大位的“通行证”。根据日本宪法,首相候选人需由国会“指名”,先由众议院议员投票,随后由参议院议员投票,首轮投票中获过半票数的候选者直接胜出。如果无人获得过半票数,则得票前两名的候选者进入第二轮,得票多者获胜。
公明党的退出,虽然完全没有堵死高市早苗“拜相”的大门,但前提是她必须寻求其他在野党的“加盟”。然而,包括立宪民主党、国民民主党等在内长期屈服于自民党“一党独大”的在野党趁机发难,准备推举自己的首相人选,高市早苗寻求新盟友的难度增加,周旋的空间缩小。
“日本优先”,关关难过
揭晓新首相花落谁家的“谜底”还有待时日,但各方政治势力围绕权力角逐背后的波谲云诡,折射出日本政治生态中的诸多深层次问题。
此次选举中,高市早苗高举高打“日本优先”的政治主张,但庞大的政府债务、持续的通胀压力、充满风险的外交策略以及有限的个人权威等,共同构成了她面临的严峻现实。
政治献金丑闻,是自民党屡禁不绝的沉疴顽疾。2023年年底曝光的政治“黑金”丑闻,让“麻生派”以外其他派别的政治信誉遭遇“雪崩”,导致自民党在众参两院选举中遭遇惨败,并最终失去众议院议席过半的地位。这次,高市早苗当选总裁后公开表示“黑金”问题已经翻篇,并任命“黑金”问题缠身的萩生田光一担任要职,足以反映出高喊“变革自民党”口号的高市早苗,也不敢捅破这一自民党肌体上的“脓包”。
“短命内阁”是日本政坛挥之不去的“魔咒”。1989年至2000年的11年间,日本总共更换了9位首相。也就是从1989年开始,日本步入“失去的十年”。安倍遇刺后的短短三年时间里,日本已经历岸田文雄、石破茂两任首相。他们的任期短、影响有限,难给日本政治带来实质性影响。作为下一任首相,不论是高市早苗,还是其他中途杀出的“黑马”,如果不想重蹈覆辙,就必须打破“短命内阁”的宿命,为多重压力叠加的国内经济寻找出路。
战后日本最头疼、最尴尬的是,心里特别讨厌被美国当作提线木偶,可又离不开美国的保护。这种政治上深度依附、经济上深受掣肘的宿命般处境,深刻影响着日本的发展走向与国际地位,也决定着日本政治人物的命运。没有庞大国内市场做战略支撑的日本,与美国每一次的“扳手腕”,都以本国经济大失血为代价。如今,如何应对不平等的日美贸易协议、怎样平衡传统的日美同盟关系,成了横亘在日本新任首相面前的一道鸿沟。
因此,在复杂的权力平衡中维持稳定,带领日本有效应对内外挑战,考验的是日本领导人的政治智慧与执政能力。
日本“向右”,四邻难安
走到政治权力舞台中央的高市早苗,表面上为日本政坛贴上了“女性元年”的标签,但本质上是日本政治更趋右倾的再度包装。
高市早苗从出道之初起,便带有极其鲜明的右翼印记。她12年间11次参拜靖国神社,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挑衅中国人民的情感;在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铁证如山的历史问题上颠倒黑白,声称“死亡人数存疑”“慰安妇是正常劳务”。这种错误的历史观,不仅是对二战亚洲受害国的二次伤害,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衅。
在安保领域,她极力主张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改“自卫队”为“国防军”,主张将防卫预算占GDP比例从1.6%提升至2%,并加速部署导弹系统,试图从根基上掏空“和平宪法”。在对华关系上,高市早苗屡屡触碰中国核心利益的红线,曾公开叫嚣所谓“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甚至主张对台军售和所谓“防务合作”。
高市早苗的经济政策充满着陈腐的冷战思维。由她主导推动《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以“供应链安全”为名,强行切断与中国的高科技合作,试图联合美欧建立排除中国的技术体系。高市早苗的强硬立场已引起周边国家高度警觉,也让日本部分理智政治人物为之担忧。
概言之,高市早苗“一飞冲天”,是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又一重要节点,其政策摇摆与执行成效,将深刻影响日本的内政走向与地区安全格局。高市早苗在通往权力的路上能走多久、能至多远,将成为观察未来东亚地缘政治的重要窗口。
正基于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希望日方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各项原则和共识,信守在历史、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政治承诺,奉行积极理性的对华政策,把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定位落到实处。”话虽不多,但为中日关系走向“敲了黑板、画出红线”。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