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债务化解的有效路径探析

作者:李思维 来源:2025年第20期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6日 10时15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债务化解的有效路径探析.png

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关乎一域经济发展,更检验一地治理能力与政治担当。传统的、孤立的、静态的化债模式已难以适应新阶段的要求,唯有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着力构建化债新格局,方能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赢得空间。

以发展为“总钥匙”,坚持跳出债务看化债。债务是存量,发展是增量。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债务,就容易陷入“为化债而化债”的被动局面,甚至可能因过度紧缩而扼杀经济活力。唯有持续做大经济社会发展的“蛋糕”,才能为彻底化解债务风险提供最坚实、最可持续的保障。要将化债工作深度融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大局中。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引导资源向高端高新产业聚集,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和“造血”功能,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以市场为“助推器”,坚持跳出财政看化债。将化债的责任完全置于财政,是一种短视的、不可持续的观念。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金融市场拥有丰富的风险定价和资源配置功能。要树立金融化债思维,特别是发挥好银行的作用。擅于运用金融工具。积极探索通过债务重组、置换、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稳妥降低债务利息负担,优化债务结构。勇于拓宽合规融资渠道。规范有序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通过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精于财政管理。持续提升金融素养,锤炼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驾驭风险的行家里手。

以统筹为“牛鼻子”,坚持跳出部门看化债。债务风险往往具有关联性和传染性。各部门若缺乏有效协同,就容易出现政策冲突、责任虚化、效率低下等问题。必须坚持全域一盘棋,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强信息统筹。构建全覆盖、穿透式的债务监测平台,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依据。加强资源统筹。打破行政壁垒,对各类资产、资金、项目、政策等资源进行高效整合与精准投放,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矛盾和重点风险。加强政策统筹。促进财政、货币、产业、监管等政策紧密配合、同频共振,形成方向一致、节奏协调的政策合力。

以担当为“动力源”,坚持跳出负担看化债。如果将债务问题仅仅视为沉重的“历史包袱”,就容易滋生消极回避心态和“击鼓传花”的侥幸心理。必须实现思想上的根本转变,将化债视为锤炼党性、推动发展的历史机遇。在更高站位中担当。胸怀“国之大者”,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敢于动真碰硬。在坚定信心中担当。要底气十足、主动作为、善作善成,在尊重规律、把握趋势基础上展现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魄力。在完善机制中担当。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新官理旧账、官官敢担当”的浓厚氛围,确保化债工作持续推进。

(作者系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