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
教育家精神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提供了方向指引。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就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在“铸魂、破难、拓界”中实现能力跃升,以高质量思政课增强思政引领力。
铸牢育人之“魂”,既做政治“明白人”,又做道德“示范者”。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其底气既来自理论的真理力量,更源于教师的政治定力与人格高度。一是以学铸魂,从“真学深悟”到“真信笃行”。要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以“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自觉,讲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道理和学理,以“真理可信”传递“信仰可感”。二是以文化德,从“言传引导”到“身范浸润”。要涵养“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贯穿教学全过程,做学生“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的示范,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三是以行立信,从“职业坚守”到“志业追求”。要秉持“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以“一辈子一件事”的执着,既做“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又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在职业坚守中涵养奉献精神,在志业追求中践行崇高理想。
破解育人之“难”,既“守正创新”,又“精准施策”。面对学生思维活跃、需求多元的新特征,思政课教师应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和“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一是创新教学内容,以“时代之声”回答“时代之问”,让理论“实”起来。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教学,用好思政课的鲜活教材,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说服力。二是创新教学手段,以“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让课堂“活”起来。强化人机协同、因材施教理念,提升数字化素养,熟练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思政“金课”,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与吸引力。三是创新教学方法,以“问题导向”推动“学思践悟”,让效果“显”出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深化认知,在实践躬行中体悟真理,在情感共鸣中坚定信仰,增强教学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拓展育人之“界”,既“站稳中国立场”,又“具有世界眼光”。在“两个大局”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师需坚持“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拓展铸魂育人的广度。一是立足本土,讲好中国故事。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教育资源,以“四史”为经纬,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二是放眼全球,借鉴世界文明。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融通中外、贯通古今,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冷静理性看待外部世界。三是加强交流,促进文明互鉴。利用国际会议、学术交流等平台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鼓励学生用中国话语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以理性平和、自信自强、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心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