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持之以恒筑牢作风建设之基

作者: 陈果 来源:2025年第17期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1日 09时50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持之以恒筑牢作风建设之基.png

党的作风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关键抓手,是一场输不起也绝不能输的硬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从抓作风入手,把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要求进一步落实到位。作风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非一日之功,需以“徙木立信”的决心立规明矩,以“固本培元”的韧劲淬炼党性,以“从严监督”的硬招保障长效。只有将这三者有机统一、久久为功,才能筑牢作风建设的坚实根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立规明矩:以徙木立信之举破题开局

徙木立信,明矩立规,破局开篇。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这一重要论断,既道出了党中央以制度为抓手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也揭示了作风建设必须立规明矩、久久为功的政治逻辑与实践路径。只有从制度上正风肃纪,才能为作风建设提供持续、稳定、权威的支撑,使全面从严治党真正落地见效。

规立于上,行践于下,由此始转。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规矩的权威源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政治局做起,从领导干部严起,形成了以上率下、步步跟进的执行链条。中央政治局身体力行,各级党委紧盯落实,纪检监察机关从严监督,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车轮上的腐败”,从清理“会所中的奢靡”到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一个个专项整治直击要害、动真碰硬,打破了积弊沉疴,严明了纪律刚性,夯实了作风转变的基石。

规以固基,矩以铸魂,常治长效。党的二十大以来,作风建设再出发。坚持严字当头、实字为要,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长期任务,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贯穿始终。持续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力,把纪律规矩内化为思想自觉、固化为行为习惯,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用制度立起“高压线”,用执纪筑牢“防火墙”,以正风肃纪的实际成效检验党的领导力、组织力、号召力。概言之,以制度为纲纪,以规矩正风气,以八项规定为起点,严明纪律、立起标尺,锻造作风之基。只有持之以恒、毫不动摇推进立规明矩,才能真正铲除歪风邪气的土壤,厚植党的政治优势,夯实作风建设的根基。

淬炼党性:以固本培元之功自我革命

固本培元,首在铸魂立德,淬炼党性。党性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政治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相互交织,是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一根本性、长期性问题,必须坚持自我革命、淬炼党性,以固本培元的政治功夫夯实思想根基、锤炼政治品格,确保全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固本”在于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元”在于砥砺政治忠诚、淬炼党性修养,强化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品格。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是党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支撑。

革故鼎新,必赖自省之勇,挺立潮头。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历史。从延安“窑洞对”提出人民监督,到新时代提出“自我革命”第二个答案;从制度层面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到实践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始终高度重视固本培元这一基础性工作。毛泽东同志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作出系统总结,指出我们党靠革命赢得政权,也必须靠自我革命赢得民心、巩固政权。

党性养成,贵在践履日久,行以致远。党性不是抽象的要求,而是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风历雨、淬火成钢的实际成果。随着党内政治生活日益规范,党性锻造的制度环境不断优化。民主集中制贯彻更加严格,党内监督体系持续健全,为党性锤炼提供制度保障。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锐利武器,在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中深度嵌入,促使党员干部经常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在不断的思想碰撞和自我检视中校正价值取向、坚守初心使命。自我革命的深度,决定党性淬炼的强度。因此,党性修养之弦不能松,自我革命之刃不能钝。只有把党性淬炼作为党员干部终身修炼的“必修课”,贯穿党内政治生活全过程各方面,才能真正做到信仰坚定、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在历史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风雨来袭时人民最可信赖的主心骨。

强化约束:以从严监督之策保障长效

利剑高悬,方能笼权止乱,筑牢防火之墙。监督是作风建设的“防火墙”,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压舱石”。早在2012年中央政治局审议八项规定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旗帜鲜明指出:“规定就是规定,不加‘试行’两字,就是要表明一个坚决的态度,表明这个规定是刚性的。”“我们作这个规定,不是为了作秀,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就是要老老实实去做。”正是这样的制度严明、态度坚决,才能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以强监督破乱象、立规矩,推动作风建设迈入规范化、长效化新阶段。实践证明,只有持续强化制度执行力与监督力,才能确保作风建设常态长效、不反弹回潮。

铁纪如山,方显监督之刚,常照权力之影。近年来,我们党构建起覆盖党内监督、国家监察、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立体网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格局。从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到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从“打虎”“拍蝇”“猎狐”的雷霆之势到日常监督的“抓早抓小”,监督的“探照灯”照亮了权力运行的每一个角落。这种监督既强调纪律的刚性约束,更注重引导党员干部将纪律规矩内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又为干事创业营造了清清爽爽的政治生态。

三策并举,方成作风闭环,恒之久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们认为习以为常的一些作风问题,往往就是对党的公信力、党的形象带来致命破坏的问题。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一旦成风,危害巨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贵在“恒”、难在“久”。立规明矩是作风建设的“先手棋”,以制度刚性划定行为边界;淬炼党性是作风建设的“动力源”,以思想自觉筑牢精神堤坝;从严监督是作风建设的“护身符”,以全程管控防范问题反弹。三者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作风建设的闭环体系。因此,只有以“持之以恒”的韧劲抓常抓细抓长,才能让优良作风扎根生长、枝繁叶茂,为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提供不竭的作风保障。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