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新时代中国的大国担当与全球贡献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社会正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指出:“牢牢把握中欧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努力开辟中欧关系更加光明的下一个50年,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新时代中国以非凡的战略定力与坚定行动,持续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弥足珍贵的稳定性与确定性,彰显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
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核心命题
从古至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和平与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然而,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世界却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使得“确定性”成为稀缺资源。这种困局不仅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对全球治理体系提出了严峻考验。
和平安全根基遭受侵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上升,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泛滥,严重破坏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侵蚀着国际法治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局部冲突此起彼伏,冷战思维与阵营对抗沉渣泛起,乌克兰危机延宕难解,巴以冲突剧烈升级,军备竞赛暗流涌动,冷战思维裹挟着阵营对抗不断撕裂国际社会。多边主义原则遭遇冲击,国际规则共识被削弱,信任赤字持续扩大,国家间互信与合作机制面临严峻挑战。
发展进程面临多重梗阻。世界经济复苏动能不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割裂全球市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非经济因素人为干扰,呈现“断链”“脱钩”风险,贸易投资规则的一致性、稳定性遭受破坏。发展鸿沟持续拉大,全球减贫事业遭遇挫折,粮食、能源危机凸显,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面临巨大不确定性。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分化加剧,货币政策剧烈调整的外溢效应显著,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和经济脆弱性。
治理体系面临规则缺位。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兴科技迅猛发展,其双刃剑效应日益显现,但相应的全球治理规则严重滞后甚至缺位,引发伦理、安全、公平等多重担忧。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丧失加剧,全球协同应对机制的有效性、执行力面临挑战。跨国犯罪、恐怖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超越国界的治理需求与碎片化的治理能力形成尖锐矛盾。
这些交织叠加的危机,导致全球范围内焦虑感上升、信任感下降。国家间战略互疑加深,国际合作意愿受挫,多边机制效能弱化。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呼唤能够维护和平安宁、保障发展预期、提供规则可预期性的强大力量。提供“稳定性”与“确定性”,已成为关乎人类存续发展的重要命题,迫切需要各国以超越分歧的智慧与勇气,共同探索构建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全球秩序。
以自身稳定发展为世界注入确定动能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利益紧密相连,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持续注入宝贵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中国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更强劲动力,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机遇。中国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始终位居全球之首。这一“引擎”作用在危机时期尤为珍贵: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庞大的市场潜力与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持续为跨国企业提供增长沃土。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惊人的“中国速度”,以及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投入商业运营,都是中国制造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生动注脚。面对保护主义的抬头、单边主义的霸凌,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新平台,提供中国机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提供新机遇;发布稳外资24条政策措施,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为全球发展注入中国力量。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用自身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新机遇,不仅发展自己,也造福世界。
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以绿色低碳转型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树立标杆。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中国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签署、生效、实施,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历史性超越煤电,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从西北戈壁的巨型风电场,到东海之滨的深远海风电项目,再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屋顶分布式光伏,中国绿色能源版图不断扩展。中国还积极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坚持以开放包容、公平正义为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成为治理世界乱象的中流砥柱。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支持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制进行必要改革以增强其权威与效能。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到中法全球治理论坛,从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到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释多边主义的核心要义和时代内涵,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发出践行多边主义、抵制单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的正义之声。中国还积极参与网络、极地、深海、外空、生物安全、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规则制定,发起并主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举办一系列大型主场外交,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引导有关会议形成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成果,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维和出兵国,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中国建设性地参与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派军舰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政治解决方向,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中国积极参与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从成功推动沙特与伊朗实现历史性和解,到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再到坚持不懈地推动巴以停火止战、保护平民,中国秉持公正立场,坚持劝和促谈,为冲突的和平解决提供不可或缺的东方智慧与方案。
中国能够持续为世界提供稳定性和确定性,绝非偶然,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坚实的支撑。中国之“稳”,源于其独特的制度优势和有效的治理能力。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保证了国家大政方针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战略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应对挑战、凝聚共识。中国长期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健运行。这种内在的稳定性、可预期性和强大的韧性,是中国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底气,也是中国为世界提供“压舱石”般确定性的根本保障。
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动荡不安、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中国将始终把自身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携手开创这个星球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发展繁荣。一些国家越来越富裕,另一些国家长期贫穷落后,这样的局面是不可持续的,大家发展才能发展大家。各国在谋求自身发展时,应该积极促进其他国家共同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推进,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更大规模的中国市场和中国需求。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为缩小南北差距、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球发展倡议落地,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中国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继续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中国始终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坚定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倡导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以团结精神和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继续深化与各国伙伴关系,推动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人类共同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中国倡导并推动世界各国共同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 新湘导读